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供給未擺脫"舊模式梗阻" 靠補貼助推新産業

  • 發佈時間:2016-03-17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智慧裝備到新能源新材料,從電子資訊到環保産業、生物醫藥等,近年來,一大批與全球基本同步“伴行”的新技術、新産品在我國不斷涌現,形成巨大的新供給潛力。但《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面對供給特點的深刻變化,一些部門和地方仍未擺脫對傳統供給管理模式的路徑依賴,重産能擴張、補貼扶持,輕産業生態營造、市場環境完善,導致一些新供給難以快速激活。

  記者了解到,不同於傳統供給的技術、産業鏈和發展模式比較成熟,只要投資形成産能,就能快速釋放,一些新供給産業鏈條尚未完善,應用開發仍待拓展,但一些地方往往只抓製造環節,大幹快上,帶來新的過剩隱憂,甚至使一些高端産業的發展陷入低端環節。

  “石墨烯是一個關聯廣泛的産業,目前國內石墨烯薄膜、粉體等材料製備較成熟,下游應用開發尚處初級階段,亟待突破。”北京墨希控股集團公司總裁王仲勳説,可是很多地方不了解也不關心産業鏈培育,還是老套路,給土地給優惠上産能。“華東一個市既無相關研發基礎,也無配套産業,卻提出打造國際石墨烯産業園。全國規劃的石墨烯園區已達十幾個,造出這麼多材料將來賣給誰呢?”

  “風機製造‘一窩蜂’,風電産業‘過山車’。”中船重工海裝風電公司董事長楊本新説,我國風電行業技術創新有活力,但近幾年大起大落,根源就在於一些風區省份把風力資源開發和裝備製造捆綁,追求上項目、提産能,整個産業鏈條卻沒有理順,上游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和控制系統等配套跟不上,下游電網消納問題也始終沒有解決,火電壓風電、“棄風”現象突出。

  與此同時,不少地方助推新興産業仍然主要靠補貼,但對新興領域新供給而言,完善市場環境、破除供需障礙更為關鍵。

  “有沒有補貼不重要,重要的是打破市場梗阻。”重慶西山科技公司董事長郭毅軍説,公司獨創的手術變向磨鑽通過國家審批、主編了國家標準,被跨國巨頭代理全球銷售。“既有領先技術又背靠國內大市場,原想快速做大,沒想到卻卡在進入醫院‘最後一公里’,國家醫療服務收費目錄遲遲不納入,醫院使用器械後不能合法收費,不願買不願用”。他説。

  重補貼輕市場環境,還使一些領域的新供給出現市場失靈風險。一位大型機床企業負責人説,近年經濟下行,整個機床行業日子不好過,但個別民營機床企業抓住政府補貼漏洞,從國外買機床把標牌扒下來向國家交差,能從國家拿到研發資金2億元,每年還從地方獲取資金上千萬元。

  針對新供給培育發展的困境,多位企業家和專家認為,政府應主動適應新階段新供給的新特點,更新供給管理理念,重點從暢通市場機制、完善産業生態、精準産業政策等角度,加快構建新供給支撐體系,助推新動能接續涌現。

  “要讓新供給活力迸發,第一要務是破除行政障礙,減少市場管制,給市場鬆綁。”國內一家知名生命科學技術研發生産企業負責人表示,新技術、新産品的推出有其自身規律,去年有一家企業推出一款經濟型、小型化的改款基因測試儀,但監管部門認為“創新度不夠”至今未審批,“其實創新度夠不夠應交給市場檢驗,政府把好安全和品質關就行”。

  不少創新型企業認為,隨著全球技術和産業加速變革,新技術、新産品供給越來越呈現快速、廣域、迭代、跳躍式發展的特點,政府應加快適應“從無到有”新供給不斷涌現的大勢,少設障礙、多行方便,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助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

  此外,各類産業政策還有待進一步調適、精準化。“少做具體項目規劃,多做産業大方向指引;少做定點補貼和補助,多做普惠性扶持;少從擴産能入手,多關注産學研對接、産業鏈上下游對接、資本與技術對接。”廣東省社科院院長王珺認為,過去30年,我國處在追趕期,技術和産業發展基本遵循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子,政府可以主動規劃、強力引導推進。而現在不少領域國內外處在同一起跑線,哪個技術、産品或模式更有效,哪個會被淘汰,哪個會爆發,都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政府仍然調動大量資源聚焦在規劃、支援具體産業項目和細分行業上,恐怕事倍功半,甚至會埋下新的過剩、落後産能隱患”。

  專家建議,政府各類産業政策應著力研判全球科技和産業革命趨勢,做好宏觀産業方向指引;繼續降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門檻和負擔,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大量正在孵化的新技術,著力支援資本、産業與其對接,對大批正在興起的新供給,著力搭建産業鏈對接平臺,疏通供需體系;支援新興領域建設共性技術平臺,支援跨國創新型企業集團在全球整合、運用創新資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