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了農機合作社,田地再也不會撂荒了”

  • 發佈時間:2016-03-17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合作社成員去年的分紅收入每人平均超過6萬元,農活一年四季幹不完。”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甘蓮村登明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歐陽效登説。

  初春時節,記者來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田東縣採訪,剛一見到歐陽效登,他就握著記者的手感慨道:“我的時間排得很滿,要不是你們提前預約了,真沒有時間見你們。”

  去年2月,歐陽效登和同村的另外7位村民以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十幾臺大型農業機械入股,成立了農機合作社,作業區甚至覆蓋到貴州,業務繁忙。記者在合作社辦公室墻壁上張貼的“農機手作業排班表”上看到,其他合作社成員都在外忙著春耕,其中有3台拖拉機和3台插秧機在貴州省冊亨縣。

  談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歐陽效登告訴記者,廣西是山區,犁地、耙地等難度大、成本高,加上一些年輕人寧願出去務工,也不願在家種地,過去村裏存在土地撂荒現象,這讓他看到了農機合作社的市場空間。

  “大型農業機械動輒十幾萬元,不可能每家每戶都買,成立合作社就是方便聯繫業務。我們這裡土地流轉活躍,有不少種植大戶,要是個體農機戶,人家不相信你。”歐陽效登説。

  田東縣林逢鎮林逢村的種植大戶韋金道就是農機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幾年前她流轉了400多畝田地,主要種植優質香米,但是她卻沒有一台自己的拖拉機。

  記者見到韋金道時,她正在田間指導春耕,一台大型拖拉機正在幫她耙地。“我兩個兒子外出務工,沒人幫我種地,買了拖拉機也沒有人開,多虧合作社能幫耕地、插秧,解決了種地難題。”

  説起自己流轉土地的經歷,韋金道打開了話匣子:“一些村民嫌種地賺錢少,又辛苦,所以我就把他們零散的土地流轉過來。規模化種植收益高的優質香米,別人一斤賣1.2元,我能賣到1.6元。”

  同行的林逢村村委會主任也向記者感慨,零星種田難賺錢,相對於在家種田,村民更願意外出務工,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外出務工,基本都是青壯年勞動力,閒置的土地不流轉,就可能撂荒。農機合作社既節省了人力,又降低種植大戶的成本。“有了我們,田地再也不會撂荒了。”歐陽效登説。

  記者了解到,田東縣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點縣,土地流轉方興未艾。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不但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還催生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熱潮。據介紹,全縣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334台,農機合作社17家,其中4家合作社具備跨區作業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