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算一算英國“退歐”經濟賬

  • 發佈時間:2016-03-16 07:2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魏 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來,英國“退歐”的氣氛再度緊張起來。“退歐”公投定於今年夏季舉行,歐盟則做出姿態意欲挽留。加入歐盟40多年來,英國疑歐、脫歐的情愫一直存在,原因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國際關係等多元因素。要分析英國“脫歐”的綜合成本是困難的,僅僅算算英國與歐盟“分手”的經濟賬,便足以令人明白其成本之巨。挂一漏萬地説,英國“退歐”至少要付出四方面成本。

  一是沉澱成本,也就是説英國一旦退歐,有些錢從此就“打水漂”了。這包括但不限于自從英國加入歐共體(及之後的歐盟)以來,向這個集體繳納或者轉移支付的資金,參與或影響歐盟制度設計所動用的資源,為輻射整個歐盟而建成的經濟金融制度及附設基礎設施,為履行歐盟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所承擔的經濟損失等。其中,僅英國向歐盟提供的財政預算這一項,每年就達80億英鎊(1英鎊約合9.1元人民幣)。

  二是功能表成本,就如同餐館換了招牌,功能表也要跟著換一樣。不同的是英國“退歐”的成本顯然更加巨大和複雜。除了與歐盟相關的所有法律和文件需要重寫、重審甚至修法、立法,涉及歐盟的相關國際條約也會作廢。這意味著,英國不但可能需要與歐盟重新進行經貿談判,還需要與超過60個與歐盟簽署經貿協定的國家重新談判。

  三是“簽證”成本。英國金融服務業資訊機構曾估算,目前,英國外匯交易至少佔歐盟的70%,佔全球歐元交易的40%,管理著85%的歐盟對衝基金資産、40%以上的歐洲私募股權基金,以及佔歐盟半壁江山的養老金資産等。其中金融服務貿易順差有近40%來自歐盟國家。同時,這幾年,近半數赴英投資的企業都看重在英資本可直通歐洲大陸的優勢。如果英國脫歐,每筆資金進入歐盟都需“簽證”,這增加了交易成本。目前,在英外資企業和大部分英國本土企業堅決反對英國“退歐”,匯豐揚言把總部搬出英國,高盛則撒錢支援“英國留在歐盟”的倡議活動。

  四是復原成本。俗話説,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世界經濟深度複雜調整的當口,英國“退歐”有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倫敦作為主要金融中心,英鎊作為重要的國際貨幣必然受重創。據估計,最嚴重的情境是英鎊兌主要貨幣貶值20%,英國股市表現也將落後全球主要股指20%。不少研究機構都將英國“退歐”的分析研判窗口期設定為2016—2030年。換言之,“退歐”對英國的經濟影響將持續約15年。照其預測,最壞情境下,英國GDP將被累計拉低14個百分點。

  英國“退歐”的經濟成本其實並不止於此,或許這也是40多年英國屢次“退歐”未果的原因之一。同樣,英國“退歐”,歐盟付出的經濟代價也不會小。因此,綜合看來,英國和歐盟還是需要找一個共贏之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