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師領航,木雕逢春

  • 發佈時間:2016-03-16 03:33:3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和想像中木雕技師纖纖玉手相差甚遠,徐韜手握雕刻刀的手指顯得粗短,但這並不影響他讓一塊簡單的木頭化腐朽為神奇。這個剛滿30歲的小夥子,父親是東陽木雕界的名人,爺爺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徐經彬,以前家裏都是大師,而今,一齣門,他的鄰居全是大師。

  離高速路口東陽出口不遠,在開發區的鋼筋水泥中,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統一灰瓦馬頭墻的建築群顯得格外醒目。 這就是東陽市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呂金榮口中一直念叨的頭雁——東陽木雕特色小鎮,是東陽整個木雕紅木傢具産業“雁陣”的頭雁所在地。這個總規劃不足3平方公里的木雕小鎮,前所未有地匯聚了東陽木雕“超豪華版”創意陣容。

  大師雲集

  東陽現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2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9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6人,此前都散落在東陽的各個角落。而今,第一批入駐木雕小鎮就有22個

  灰瓦的馬頭墻大四合院格局,一樓有偌大的作品展示大廳,中間是帶水系的天井花園,木雕小鎮的每處建築幾乎都有著類似的格局,同時又從各自的細節處滲透著每個主人獨有的藝術特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的中心花園中,就豎著一座美女雕塑,應了隨行人員的介紹:馮大師的刻刀下,那可是出美女的!

  “以前,除了開會,我們大師之間幾乎沒有來往,因為我連自己明天會出現在哪都不知道。”馮文土笑著説。在別人眼裏,被眾人敬為“座上賓”,頭銜冠有“國大師”“省大師”,作品出現在各個高端場所,照片經常被放上宣傳冊的大師們,其實絕大部分都沒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場所,所謂的創作基地一般都是租用散落在城市旮旯的民房為主。

  東陽木雕特色小鎮,第一要務就是完成了大師們的匯聚。據了解,東陽現有的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2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9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6人,此前都散落在東陽的各個角落。而今,第一批入駐木雕小鎮就有22個。目前開發區已著手開展第三批20家企業入園工作。

  小鎮裏目前最大的一條路,名叫“大師路”,一側是公園,已被規劃成“小鎮客廳”,將成為遊客敞開式休閒大廳,集創業服務、商務商貿、文化展示、接待諮詢于一體。另一側,就是大師們前店後廠式的創意工作室,你可以隨意走進一個大師家,坐下來喝杯茶,領略木雕文化的魅力。

  “東陽終於有了一條真正的大師路。”呂金榮説,以前你想在東陽碰到個大師,那得碰運氣,現在只要到小鎮裏來就行。

  一個大師就是一個品牌,呂金榮掰著手指向記者細述著:東陽木雕精品代表是陸光正大師;竹編代表有盧光華大師;紅木傢具當屬施德全、吳騰飛;歐式傢具當論韓趙魏;中式建築當然是黃小明……

  “木雕的相關産業非常豐富,而且相互關聯,把這些大師們都集聚在一起,吸引得住更多客戶,也留得住更多客戶。”呂金榮説。

  跨界融合

  推進木雕産業與旅遊業、建築裝飾裝潢業、玩具業、娛樂業等跨界融合發展,木雕紅木觀光式、體驗式、互動式旅遊是接下去要引導的方向

  在每一座建築外觀都神似的木雕小鎮,有一棟顯得尤為特別,門口用亂石堆砌的花壇,看似隨意之舉,卻錯落有致,線條和諧,宛如山水畫大師的隨性一筆,簡約而不簡單。

  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趙燕指著大門口“陳國華創意工作室”告訴記者,1976年出生的陳國華,是東陽這群大師裏最年輕的一代。

  一進門,靈活運用了色彩、燈光、留白等設計思路的展示大廳,讓人有錯覺是置身在歐洲小鎮某個人畫廊。陳國華將國畫和木雕融合,和傳統木雕做加法不同,陳國華把木雕作品做減法,不但在畫面上做減法,還在裝裱上做減法。這讓一幅幅木雕作品,變成了一幅幅意境深遠的立體山水國畫。

  前幾日,就住隔壁的徐韜來到陳國華這裡,受到了一些啟發,“我們在做的薄浮雕和工筆畫都講求精緻,我也想做一些嘗試,融合起來。”徐韜説,在爺爺的展示廳,現在除了自家的作品,還放著其他大師的銅雕、根雕,一起展示除了銷售的跨界搭配,也是為了獲得更多創新思路。

  “跨界”“融合”是記者在小鎮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詞。木雕小鎮也加入了大量跨界、融合元素,在規劃裏,木雕小鎮將以木雕産業為基礎,延伸木雕紅木産業、文化體驗、旅遊休閒,重點建設大師創意創業園、木雕産業園、木雕文化公園、木雕旅遊體驗水街、木雕古建築、木雕教育培訓等項目。

  “推進木雕産業與旅遊業、建築裝飾裝潢業、玩具業、娛樂業等跨界融合發展,木雕紅木觀光式、體驗式、互動式旅遊是接下去要引導的方向。”呂金榮説。

  發力創意

  東陽不缺木雕人才,但缺少設計創意,沒有創意的木雕師傅,頂多是個工匠。但創意背後需要眾多知識文化積澱,這方面的人才顯得尤為緊張和寶貴

  東陽是百工之鄉,木雕技藝都是靠時間堆積出來的,很多技工十幾歲就開始跟著師傅學雕刻手藝,吃的是日積月累的手工技術飯。直到近兩年,木雕行業才逐漸開始出現“學院派”,前幾年,東陽廣廈學院專門開設了木雕專業,學生們除了學習雕刻手藝,還有繪畫、文化、電腦設計等都要學。

  王嫻靜就屬於“學院派”技工,在陸光正大師手下工作,這個1994年出生的女孩子,長得乾淨靦腆,別的姑娘都與電腦、手機為伍,她一天8小時,都戴著袖套拿著雕刻刀在車間修光,下了班還要涂涂畫畫學設計。

  陸光正説,東陽不缺木雕人才,但缺少設計創意,沒有創意的木雕師傅,頂多是個工匠。但創意背後需要眾多知識文化積澱,這方面的人才顯得尤為緊張和寶貴。

  在呂金榮的眼裏,木雕小鎮承載著另一個重要任務:通過大師集聚,吸引並培養一批有創意的接班人。目前,開發區已聯繫了全國九大美院,準備每年引進1萬名大學生過來實習,為他們解決吃住,拜大師學藝。呂金榮説:“有了人才,小鎮的夢想才能一一實現。”

  目前,經工商登記註冊的木雕紅木傢具生産企業有3000家;經營戶1466家;從業人員13.4萬多人。

  “通過頭雁創新效應帶動,輻射整個産業,木雕産業目前面臨的同質化、壓價積貨等現象將得到改善。”呂金榮信心滿滿地説,預計小鎮完全建成後有大量的新增稅收、新增崗位,新集聚一批中高級人才,接待遊客30萬人次以上。

  不過,呂金榮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在多次召集大師們座談調研後,他希望小鎮在建設創業設計研發基地後,能夠吸引更多人才,積極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等創意模式,鼓勵引入電腦輔助設計和3D列印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木雕、根雕、石刻設計工藝,降低企業生産成本,全力開拓市場。而這些,也正是大師們想要突破的方向。

  專家土壤+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雖然小鎮的整個項目還沒有最後完工,但看著厚厚一本規劃書,這條創新培育孵化鏈條已浮出水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