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曾打畢節過
- 發佈時間:2016-03-15 10:51:3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後,紅軍放棄了北渡長江入川和在川、黔邊境建立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經雲南北渡金沙江,與川陜根據地的紅軍會合。期間,中央紅軍留下紅九軍團偽裝紅軍主力在黔西北一帶活動,製造出紅軍主力經過黔西北進入雲南的假像,拖住國民黨軍周渾元、吳奇偉兩個縱隊的兵力以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南渡烏江。這個決定,成就了紅一方面軍與畢節的一段不解之緣。
紅九軍團進入大定縣境(今大方縣),宿營長岩(今天的長石鎮),在長岩活捉了當地的大地主陳鴻祿,奇襲川鹽集散地瓢兒井鹽防軍。擴大了紅軍隊伍300多人,籌款1萬多元,制軍衣800多套。
在1935-1936年的畢節,紅軍曾打過菜子坳阻擊戰、貓場戰鬥、枷擔灣戰鬥、攻佔打鼓新場戰鬥、黃家壩阻擊戰、將軍山阻擊戰、以則河伏擊戰、哲莊壩伏擊戰、財神堂遭遇戰等多次戰鬥。這裡至今仍傳頌著當年的英烈故事。紅一方面軍在畢節境內轉戰期間,中革軍委政治部副秘書長(未到任)錢壯飛就永遠長眠在這片土地上,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和李克農、胡底被周恩來稱為情報戰線上的“龍潭三傑”。
相較于紅一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在畢節的活動聲勢更浩大、時間更持久、影響更深遠,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這是當時長江以南地區僅存的一塊較大的革命根據地,被稱為“中國南部蘇維埃運動中最重要的柱石”。1936年1月7日在大定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和川滇黔省委;9日佔領畢節;1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和川滇黔省委遷到畢節百花山福音堂,成為紅二、紅六軍團的總指揮部,而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則駐紮在畢節城區的中山路安息會。隨後,在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和川滇黔省委的領導下,紅軍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成立了畢節縣革命委員會、大定縣擁護紅軍委員會以及黔西爛泥溝區蘇維埃政權、大定瓢兒井區工農革命委員會等100多個區、鄉政權和遊擊隊;打土豪1500多戶;動員5000多人參加紅軍;成立了貴州抗日救國軍。
紅軍每到一地,都要為窮人謀利益,這是紅軍戰士堅守的革命理想。當時,老百姓吃鹽非常困難,到了鬥米斤鹽的地步。紅軍首先打開當地土豪家的鹽倉,把囤積的鹽分給百姓。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有紅九軍團瓢兒井放鹽,紅二、紅六軍團在黔西爛泥溝放鹽。其次是開倉放糧,其中僅中央紅軍在畢節林口就放糧上萬斤。另外,紅軍分給百姓的財物不計其數,如衣服、被子、桌椅板凳、油鹽罐、衣箱、手鐲等。紅軍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