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源東桃花:走過彎路,才懂珍惜

  • 發佈時間:2016-03-15 09:31:49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月11日,金東區第六屆源東桃花節開幕。走在源東鄉的路邊山間,讓人忍不住想起東晉詩人陶淵明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記》。

  源東位於金東區北部,人口1.6萬,桃園面積有1萬畝左右。全鄉沒有一家工業企業,大多以種桃、賣桃為生,每年銷售桃子收入約7000萬元。

  源東鄉黨委書記何建軍説:“現在我們的定位很明確,是桃花,是美景,再也不走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了!”

  改變:

  從豬糞臭到桃花香

  今年的桃花節在東葉村開幕,這裡也是音樂家施光南的故鄉。

  開幕式上鑼鼓陣陣,膾炙人口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響,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76歲的村民陳家余,站在一邊笑呵呵看著:“變化太快了!三年前,池塘裏都是豬糞,空氣裏都是臭氣。一到夏天,全是蚊子、蒼蠅。現在,到處都是桃花香,都是遊客。”

  陳家余回憶,東葉村有638戶1461人,當年養豬的就有55戶,豬有1300多頭。豬的數量快和人差不多了。“誰不知道臭?可是鄉里鄉鄰的,我們怎麼能斷人家的財路?”

  在源東鄉黨委書記何建軍眼裏,源東重回美麗,這樣的回歸頗具週折。曾經,源東鄉是金東區畜禽養殖污染的重災區,其畜禽養殖量佔了全區一半以上。

  這些排污嚴重的養殖場,給源東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轄區內所有河流幾乎全為“黑臭河”,塘泊水庫幾乎全為“大染缸”,成了“青山臭水”的真實寫照。

  回歸:

  從外出打工到回村當老闆

  村民施加富回憶,村東西邊的兩條溪,三年前都快被豬糞填滿了,他和哥哥待不下去,到外地工作去了。

  從2013年開始,源東鄉全面整治畜禽養殖,徹底斬斷境內水域的污染源頭。在此基礎上,源東鄉結合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清三河”等工作,開展大規模治理行動,基本消滅垃圾河、黑河和臭河,完成對境內孝順溪、王安溪、東溪、薌溪全流域的清淤工作。

  東葉村的養豬場全部拆了,還建起了污水排放系統,家家戶戶裝起了抽水馬桶。

  養豬場拆了,村裏幹靜了。在外多年的施加富選擇回家創業。他和哥哥花了300萬元,在村裏蓋起了四層小洋樓,一樓做農家樂,三層、四層做民宿。

  “一天接待五六桌客人,收入千把元肯定有的。我們村是施光南的故鄉,又有桃花賞,客人很多呢。”施加富很自豪。

  轉型:

  從失業豬倌到果園主人

  豬不養了,養豬戶們幹嘛去呢?這幾天,施現生在自家的水果採摘園裏忙碌著,他曾是源東鄉山下施村的養豬戶。

  2013年,施現生3000平方米的養豬場首批被拆,他成了“失業豬倌”。

  “我們也是人,怎麼會不知道臭呢?可是,如果不養豬,我們幹什麼?”施現生回憶當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陣痛。

  在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還源東一個綠水青山的同時,源東鄉政府也積極為養殖戶尋找出路:舉辦招工會,讓企業和農戶面對面交流,達成意向;立足技能就業優勢,舉辦家政服務等專業技能培訓,實現群眾多渠道就業增收;排摸全鄉農戶外出打工的具體意向,為農戶就業提供幫助。

  在徬徨中,施現生想到了桃樹,想辦水果採摘園。“源東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桃樹,就是養再多豬的人,也有幾棵給親戚朋友來賞花、來摘桃的樹。”施現生説。2002年全鄉桃樹種植面積達5700畝。之後隨著養豬收益的增加,有些村民砍了桃樹,辦起了養豬場。

  施現生的桃樹情結,得到了鄉政府的支援,鄉里給了不少優惠政策和補貼。施現生説,他現在的育苗中心就是原來的豬棚,他的採摘園,光桃子品種就有20多個。

  本報通訊員 程夢倩 邵勤旦 見習記者 薛文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