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望京故事:新與舊碰撞,網際網路+澎湃(下)

  • 發佈時間:2016-03-14 01:29:4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望京故事2

  “公司死掉了,但用戶留了下來”

  在望京,各種網際網路工具都能很快普及

  在扎堆望京的網際網路公司中,美團是較早進入的。

  “我們2014年就來了。”在美團工作的小劉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那之前,對望京的印象就是南韓城、不規則的交通道路,還有五環邊那些國際科技公司研發機構的大幅LOGO。

  美團網的總部設在望京國際研發園,隨著業務發展,2015年美團的部分業務團隊又入駐了望京SOHO。“那時候很冷清,但是很快就火了起來。”小劉説,“SOHO剛開始招租,價格有優勢。那時候和樓下的仲介聊天,説這裡的租金比中關村可便宜多了。”

  一起火起來的,還有SOHO邊那條著名的“掃碼一條街”,熱鬧的時候,有四五十個地推,都是各種O2O公司,推銷自己APP的。拉到一個用戶,地推人員可以拿到幾塊錢的提成。“美團的外賣業務,也是靠地推起來的。”

  在小劉的印象裏,在望京,各種網際網路工具都能很快普及。比如在餐館吃飯,很多人都用美團或者大眾點評買單,打車拼車軟體,像滴滴、滴答也有很多人用。“O2O公司這麼多,自我需求就很大。第一批用戶都是自己的員工,慢慢再推廣開。”

  大浪淘沙,望京也見證著很多O2O公司和創業者的生生死死。“就像當年的千團大戰,能勝的又有幾家?”小劉説。但是,無論如何,用戶的需求、用戶的使用習慣保留了下來。“很多公司死掉了,但是用戶留了下來。”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望京故事3

  錯過了的豪宅再也回不來

  “當時四室兩廳才要90萬,現在三室兩廳就得900多萬”

  “曾經有一套豪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提及自己與望京擦肩而過的緣分,盧小姐至今追悔不已。

  2005年,畢業兩年的盧小姐工作穩定,有一份還不錯的收入,她也萌生了在北京買房的想法。“那時候,我有一個同事住在望京,帶我去看房。望京小區在2004年以前價格並不高,很多很好的商品房平均售價在5000元左右。”盧小姐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當時看了一套新房,因為是尾房,單價才3900元。不過,這套房子的面積比較大,是200多平方米的四室兩廳。這樣算下來,盧小姐要支付的總房價也要90萬左右。“這對當時的我來説還是很大的一筆數目,而且也覺得買那麼大的房子太浪費了。”加上由於望京地區所有的道路都是斜的,開發商依照道路走向蓋的樓房很少有正南正北的房子,“人家説稱望京的房子都是‘歪門斜道’。”幾經考慮,盧小姐最終放棄了在望京買房,而“轉戰”回龍觀。

  盧小姐認為,在過去幾年裏,望京的房價漲幅在北京並不算很突出,但如今,兩個地區的房價升值空間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一種説法,望京是第二個CBD,大批企業進駐,肯定會帶動周邊房價升值。而且,租房市場肯定也會水漲船高,即使不自己住,‘收租子’的性價比也更高。”

  盧小姐表示,自己仍在關注望京的房價,但是,卻感覺離自己越來越遠了。“那天仲介打電話,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要價900多萬,現在想來自己當年真是錯過了一套豪宅啊。”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望京的地標

  西門子中國高級副總裁吳永新:

  “西門子依然是望京地標”

  站在西門子大廈28層的大落地窗前向下望,高樓鱗次櫛比,門口車水馬龍,吳永新清晰地記得25年前搬來望京時的景象:貧瘠,像到了郊區,連通往市中心的公共汽車都沒有。“這些年望京的發展特別快,超出想像。”吳永新感嘆説,在北京,望京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一個社區,人才密集,文化多元。

  作為最早入駐望京的外企,西門子在華總部1991年從建國門遷到望京。那時德國風格的灰色小樓跟周邊顯得很“違合”;那時的西門子只有300多人,還是一家通訊+自動化+電力+醫療公司。那時的吳永新還是一個行政部副經理,他每天坐著班車在薊門橋和望京間穿梭。

  搬到望京最初的十年,某種程度上,西門子成了望京的代名詞。“下了飛機打車只需要説‘西門子’三個字!”吳永新深有感受,那時從機場到公司只要15分鐘,現在經常要一個小時。

  2000年前後,跨國公司大規模入華,紛紛在望京地區設立總部大樓。西門子在華業務也在快速擴張。為了容納更多的員工,西門子推倒了原先一半的灰樓,總投資1億歐元的西門子大廈于2008年落成,這也是迄今西門子在全球最高的辦公大樓,裏面的員工超過四千人。“即便現在,走機場高速進五環後最搶眼的標識依然是西門子大廈LOGO。”

  近兩年,望京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入駐,有人説南韓城和外企大樓的標簽已成為過去。可吳永新認為,西門子大廈依然是望京響亮的地標之一。“西門子在望京的這25年,最初是開拓者,然後成為引領者,現在則是望京多元文化的重要一支。”

  吳永新注意到周邊冒出很多初創公司。門口一字排開的快遞小哥讓他感到了網際網路+的熱潮。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創新創業需求,西門子推出獨特的由外到內創新模式,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高科技企業化中心已經成功將數十個項目引入西門子,並實現了商業運作。今年,西門子正在中國成立新的研發創新中心。北京晨報記者 焦立坤

  望京SOHO的移動互聯網烙印

  塔三的網際網路公司比例曾高達90%

  有一種説法,望京SOHO輻射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遷移,也帶動了周邊寫字樓的熱租。“基本上在北京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公司都集中在望京SOHO。”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話間透出自豪。

  望京SOHO一共有三棟樓,面積共52萬平方米。“在SOHO中國所有的辦公樓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望京SOHO,面積很大,建完之後很多人擔心,不在北京的繁華地段,而是在五環邊上,能不能租得出去?可我們大概在一年內,這50多萬平方米就全租出去了。”潘石屹説。

  有數據顯示,剛交付使用時,望京SOHO塔三的網際網路公司比例達到了90%,整個望京SOHO的網際網路公司平均比例也達到了65.4%。2015年,在北京的融資企業中,位於望京SOHO的就有13家公司,融資總額達到了44.89億元。融資額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望京SOHO獨佔4席。

  望京SOHO的三棟樓,除了銷售給業主的部分,還有SOHO中國的自持物業。2015年SOHO中國開始了第二次轉型,推出短租的共用辦公空間——SOHO 3Q,望京SOHO塔三中有三層樓被用於此。

  方崔永傑就曾是SOHO 3Q的租戶之一,他前後在此辦公了8個多月,今年2月底剛離開,“最初裏面大多是網際網路公司,去年下半年網際網路投資泡沫破滅後,傳統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增多。入駐的企業大多經歷過融資,或是有一定收入,因為租金並不便宜。”他核算了一下租金成本,如果是小團隊辦公,在SOHO 3Q租金更划算,“如果在望京SOHO塔一、塔二租一個小的獨立辦公室,一個月至少需要3萬元左右,SOHO 3Q則是按工位每週1000元至1300元不等,根據現在優惠政策,還能有6折優惠。”

  《中國合夥人》裏,最激烈的爭吵戲份在望京SOHO裏完成。在這三棟塔樓裏,又有多少真實的合夥人戲碼上演?北京晨報記者 楊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