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韓:如何抵禦低通脹之痛

  • 發佈時間:2016-03-13 22:30:4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低通脹已經成為困擾日本和南韓的最大問題了。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已經將達成2%的通脹目標當成了口頭語,任何時刻都要表明這一目標是可以達成的。南韓則現實得多,南韓央行將2%的通脹目標實現年限設定在2016~2018年,並表示今年年內恐怕不太可能達到這一目標了。日本和南韓是怎樣應對低通脹的呢?

  抑制經濟增長

  雖然日本央行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通脹率將會達到2%,但很多分析師表明,這一預期過於樂觀,因為消費疲軟及原油價格暴跌都會打壓價格增長。

  同樣前景不樂觀的還有南韓。雖然南韓央行預期今明兩年通脹率將分別為1.4%和2.0%,但他們同時也表示,這一步伐將十分緩慢。

  對於日本而言,造成低通脹的原因多來自日本國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雲指出,導致日本低通脹的原因如下:首先,日本人口總數在減少且呈老齡化,造成日本國內生産力和消費雙雙呈下降趨勢;其次,日本國內利率長時間維持在接近零的狀態,這就造成國內投資難獲收益等;再次,日本國內産業空心化造成其國內生産力減弱。此外還有國際能源價格下跌的影響。

  事實上,此前日本央行設定到2015年實現2%的通脹目標,現在這一節點被推遲到2016年下半年。劉雲指出,2015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日本國內家庭消費能力下降,這都是對實現通脹目標不利的因素。

  對於南韓來説,低通脹的壓力則是多重的。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指出,從國際環境來看,全球市場需求疲軟,不少國家不惜採取匯率貶值的方法促進出口,加劇了國際市場上的出口競爭程度。南韓作為全球貿易強國,出口的持續下降影響到其整體宏觀經濟增長。另外,南韓老齡化人口結構不利於激發其國內需求,企業經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

  政府怎麼辦

  對於日本政府而言,“不惜一切達到2%的通脹目標”仿佛成了一個魔咒。日本政府就此採取了一系列的寬鬆政策,上個月意外採取的負利率政策也是為了能夠促進企業進入一個“公司利潤提高—最低工資上漲—消費提高”的良性迴圈。

  劉雲坦言,對於通脹和通縮普遍存在一種觀點,即在通脹的條件下,各方面投資、提高社會收益和消費都是上升的趨勢,從而帶動經濟增長。日本就是秉持這一邏輯,一直希望走出通縮的陷阱,實現通脹,從而提高投資的利潤,使經濟漸漸步入增長通道。同時認為一旦陷入通縮,經濟就會呈現下降趨勢,社會信心就會陷入低谷。

  不過劉雲對此持另一種觀點,他認為,通縮也是一個國際實現經濟調整的環節。日本此前遭遇了長時間的經濟泡沫和房地産泡沫,如果通縮沒能一步到位,經濟就難以實現再啟動。日本經濟要實現真正的轉型改革,現在這種為了避免通縮而不斷使用“強心劑”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在劉雲看來,從當前趨勢來看,日本的通縮是一個長期的必然趨勢,是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而來的不可避免的現實。在這一情況下,任何量化寬鬆政策都是短期的,是無法解決通縮這一長期問題的。

  不過,現在日本更多企業在海外的規模要大於國內。劉雲指出,從財富創造的角度來看,日本企業與海外市場息息相關,與其國內通縮的關係並不太大。而從更深層次看,通縮與這些日本企業的利潤已經沒有關係了,應該以更國際化的視角來觀察日本企業。

  南韓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李天國指出,南韓政府加大了財政支出,不惜背負較大債務進行企業管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扶持中小企業創業與出口,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創新經濟中心等。南韓政府希望通過加大財政資金以恢複國內消費需求,各大企業也紛紛採取多種行銷手段,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雖然政府和企業的政策在汽車等領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對整個南韓經濟而言,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李天國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