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尚福林:理財産品的資金最終流向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6-03-12 18: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日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項俊波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我的問題是提給尚福林主席的。近幾年中小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的資産規模快速增長,有很大一部分非貸款的資産,包括一些跟理財業務相關的資産,投資類應收款,或者是定向資産管理計劃等等。有個説法是這些資産在本質上還是貸款,但是這種行為是一種監管套利,或者是一種隱藏風險的方式,因為不算貸款,也不計入不良貸款率的計算,不用計提撥備或者是消耗資本,請問尚主席對此有何看法?

  尚福林:近幾年銀行確實開發了一些理財類的金融産品,這是適應整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的變化和廣大金融消費者需求發展的。一般來講,理財産品的利息收入會比一般的存款利息收入高一點,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這些理財産品的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這類産品當中有沒有套利的、躲避監管的?這個不排除,個別的有這種現象。但是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對於新的創新産品,我們也要要求它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準則來計提撥備。目前整體情況看,撥備還是比較充足的。根據相關規定,一是金融企業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産應該計提準備金。現在理財實際也分很多種情況,有的理財是向大家公開發售的,有的是對高凈值客戶發行的,就是所謂私人銀行業務,完全是委託業務,這類是不需要計提風險撥備的。因為這個風險完全由委託人承擔。我剛才講了,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方式來處理這類業務。

  尚福林:第二,商業銀行全部的表內風險和表外風險,這些資産風險都需要按照要求計提資本,在資本計算時這部分都要計算進去。我還想補充一下,這幾年銀行的金融創新在不斷涌現,我們要求商業銀行機構在金融創新中始終有三個堅持,三個有利於。一是要有利於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益,不能通過所謂的創新去躲避監管,或者説進行監管套利,要服務實體經濟。二是要有利於降低金融風險,不能夠通過所謂創新去積累風險,或者是把風險轉嫁給投資人或者借款人。三是要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銀行要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加強對理財資金的投向管理、限額管理和交易對手的管理,及時掌握底層資産的情況,就是要實行穿透式的管理,要看到最後的理財到底投到什麼地方去了。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不能讓銀行的理財簡單成為資産管理計劃資金募集的通道,要使跨行業、跨市場的資金能夠看得見、管得了、能夠控得住。(根據網路文字直播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