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林業碳匯交易:生態紅利為啥成了空頭支票

  • 發佈時間:2016-03-12 04:32: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位於江蘇省射陽縣沿海灘塗的金海林場內,沿海灘塗綠化早早開始啟動。

  “這是台灣楊,從台灣引進的,可以在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上長出樹林。”北京環境交易所碳匯開發專家趙奇峰介紹説。

  這是兩年前,由台灣客商、環境醫學博士林克謨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5000畝碳匯造林。但是直到今天,該造林碳匯項目仍然還沒通過審批。

  “這與我國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管理中存在的操作流程複雜、開發成本高、碳匯商品定價難、收益不易保障等密切相關。”全國人大代表藍伶俐告訴記者。

  2011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在北京、上海、湖北等2省5市正式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並明確2017年啟動運作全國碳交易市場。其中,在綠色造林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林業碳匯交易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在荒山野嶺上種樹,存在生産週期長、短期收益有限的問題,有了林業碳匯交易,農民還可以通過出售碳匯獲得經濟收益。因此,林業碳匯交易曾被形象地稱為“綠色貨幣”。

  “根據測算,射陽碳匯林年均減排5000噸,按照目前北京市碳匯項目成交價格38元每噸,以項目減排計入期30年計算,可實現綠色經濟效益570萬元。”趙奇峰説,如果項目備案並交易成功則前景可期。

  然而,自2013年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開始以來,全國僅成交一筆林業碳匯交易,説好的“生態紅利”似乎成了“空頭支票”。

  藍伶俐説,建設碳匯林需要大量綠色資金投入。但是,7個碳交易試點地區規定,核證自願減排量在履約配額交易中的比例約為5%—10%,極大地限制了林業自願減排項目的開發空間。

  同時,申報門檻高、流程材料複雜、技術規範缺失等原因也讓林業碳匯顯得“高高在上”。“要完成申報需要完成專業性較強的項目設計報告、監測報告,以及各項數據資料的準備。”趙奇峰介紹説,這顯然不是普通林業農戶能做得了的。

  雖然,目前我國正積極籌建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但具體建設路徑仍不清楚,基於總量控制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

  為此,藍伶俐代表建議,應積極為林業自願減排項目拓展市場空間,嚴格控制碳排放初始配額分配和配額交易,提高核證減排量在履約交易中的比例。

  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明確林業類自願減排量在履約配額交易中的比重;實行差異化的交易策略,適當提高林業項目減排量的交易價格;允許林業碳匯項目減排量通過科學計量審定後,把整個計入期內所産生的減排量以期貨形式提前交易。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