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林業科技精準發力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發佈時間:2015-12-28 08:29:20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林業科技精準發力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泉州市林業局打造“一項目一調研”活動平臺特寫

  “乍看仙人球,圓乎乎的滿身是剌,不甚起眼,但是泉州林業局讓它成為發財球,造福廣大農民!”12月19日,泉州市百福花卉技術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高興地對筆者説,在泉州市林業局的指導下,泉州市百福花卉研究所總結出一套黃刺金琥本土化栽培關鍵技術,採用本土化簡易塑膠小拱棚設施生産黃刺金琥,産品比市場銷售的産品提高一個檔次,成本降低20%。據悉,這套能讓人發家致富的林業技術最近已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並獲得泉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據泉州市林業局副調研員廖道彬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市林業局強化林業科技創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説,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産業和公益事業,肩負著優化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林業生産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明顯的地域性,林業建設點多、面廣、線長,林業科學研究週期長、見效慢。為加快推動全市林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研究平臺建設,激活全市林業科研動力,提高林業發展的科技貢獻率,泉州市林業局從2013年開始,在局機關開展“一項目一調研”活動,即機關專業技術人員每人每年開展一項林業科研項目,處級領導和內設科室人員每人每年開展一個課題調研,取得良好成效。

  泉州市百福花卉研究所近年來將金琥作為主打産品,樹立“百福”品牌,強化品質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技術規範進行生産開發,加大花卉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開發力度,先後引進仙人球品種20多個,並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具體要求,在泉州市林業局的指導下,採取自建基地、“企業+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多种經營模式。一方面,採用承包領辦形式,建設花卉生産、示範帶動基地,將先進的種植新技術、管理模式和優良品種引入基地生産,提高技術含量;另一方面,該所組織技術指導、管理協助、資金支援等全方位服務,採用合同制的“訂單農業”模式,在泉州市建立2000多畝穩定的常年園林綠化苗木生産基地。在這些模式引導下,該所與農戶建立利益相對穩定的購銷關係,形成了一定的利潤共用和風險分擔機制,實現了企業與合作農戶的共贏,帶動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特色産業的發展,帶動農戶1000多戶,每年為農民增加收入100多萬元。如今,百福花卉技術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集種植、銷售、工程綠化為一體的民營花卉研究所,是我省最大的多肉植物(省六大特色花卉之一)種植銷售基地之一。研究所基地面積300畝,3個花卉銷售門市部,建有90畝金琥基地、溫室大棚1萬平方米、簡易小拱棚35萬平方米,育有35萬粒的金琥、綠化苗木25萬株,年可出圃10萬多粒金琥商品球、15萬株綠化苗木,産品銷往上海、天津、山東和瀋陽等省、市,並在當地設有代理商或經銷商,出口遠銷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在強化林業科技創新工作中,泉州市林業局十分重視“一項目一調研”活動的開展,強調應以提高科研創新水準為主線,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增強幹部隊伍能力素質,鼓勵林業科技人員投身科技主戰場。同時,制定《泉州市林業局關於組織開展“一項目一文章”活動方案》,要求每位在崗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林業科技試驗研究和調研,並做好項目申報工作,鼓勵參與活動的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的林業科技計劃項目,還由市林業局科技中心組織專家對科研論文和業務類調研報告進行考評,對優秀成果給予獎勵。據泉州市林業局科技中心主任陳金章介紹,活動中開展的科研項目36個,調研課題54個,形成的調研材料40多份;在正式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70多篇;此外,有10多個項目通過國家林業局、省科委、省林業廳、市科技局的驗收或評審,6個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林業科技創新活動促進了泉州市森林公園景觀提升”,泉州市森林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對筆者説。據介紹,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的提高,廣大群眾對公園綠化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閩南沿海地區森林公園的森林景觀大多是在用材林或防護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樹種單一,林相較為單調,美景度較低。為此,泉州森林公園管理處積極參與“一項目一調研”活動,開展多個項目,引進了黃金香柳、紅芽石楠、山杜英等多種彩葉樹種,建立彩葉樹種示範林100多畝。改善了森林公園林木樹種結構,提升了公園森林景觀整體水準。

  在“一項目一調研”活動中,泉州市林業局還對“民生林業”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重佔生態區位森林生態景觀提升,鄉村風景林、“三計劃五工程”(即:森林近自然經營、低效低産林分改造、珍貴樹種進城入村三項計劃;“四綠”示範工程、水源涵養林保護工程、沿海防護林提升(含紅樹林種植)工程、退耕退茶還林(苗)工程、生物防火林帶工程五大工程)等一大批切合基層實際的林業項目,拉近了與林農之間的距離,密切了幹群關係。在此過程中,林業科研項目的實施,加強了科研機構、林業院校的協作,整合了市、縣、林場三級的資源,初步建立了務實、靈活、高效的科研協作模式,提升了産、學、研、用的水準。同時,還探索和引進了林業科學經營理念,開展了“近自然經營”“林苗一體化”等試點,建立機關科站與國有林場協同協作的“場站合作”模式。

  泉州市林業局在林業科技創新工作中,通過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項目,帶動芳香産業發展,促進當地林農脫貧致富,更在我省各地傳為美談。據介紹,純種芳樟良種為我省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樟組香料植物生物技術育苗研究,該項目通過優選含芳樟醇高達98.17%的純種芳樟,採用無性係組培技術,研究出高繁殖系數和根系發達的芳樟品種。“芳香樟可以説全身都是寶” 海山果林場場長林鵬美如是説。據悉,芳樟所散發出的松油二環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化學物質,有凈化有毒空氣的能力,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功能,對保護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泉州市林業局先後在永春縣、南安市、德化縣、洛江區等地建立純種芳樟推廣示範基地5000多畝,增加農民的收入。

  “這是一棵富民樹”,海山果林場場長林鵬美介紹説,芳樟樹種植後第三年起,每年8—10月份採割離地面20cm以上的所有枝、葉,每畝平均可採割鮮枝葉1噸,每噸枝葉可蒸得芳樟油10公斤,乾燥主枝可制芳樟木粉0.23噸。芳樟樹在成長的10多年時間裏都可以收成,預計每畝年産值可達2500元以上,純利潤約800元。項目實施後,每年可帶動30多戶當地農戶參與種植,目前已有60多戶農戶近200人參加,農民每人平均每年增收約3萬元。(敏 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