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醫療能否拆除醫院“壁壘”?目前多以預約掛號為主

  • 發佈時間:2016-03-11 10:37: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朱洪波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醫療正逐步成為市民就醫新體驗。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並多次提及要利用“網際網路+”力量來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實現分級診療呢?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也重點提出,要用“網際網路+”提升診療水準,推廣預約診療,推廣專家團隊診療等。

  近兩年來,“網際網路+”已經以不可阻擋的步伐“殺入”傳統醫療行業的改革中。目前,深圳的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佈局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最活躍的城市。據統計,在就醫160平臺上,2015年預約掛號量接近1500萬人次,每天有超過4萬患者通過該平臺預約掛號,深圳成為國內網路預約掛號量最大的城市。然而,由於醫院‘資訊孤島’的存在,網際網路醫療難有實質性的推進,大多數網際網路醫療還是以預約、掛號等周邊服務為主。對此,人大代表、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只有打破“資訊孤島”,實現數據共用,互聯醫療才能拆除醫院的“壁壘”,促進分級診療的實現。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現狀

  每天超4萬患者通過就醫160平臺掛號

  今年1月,“女孩怒斥號販子”視頻引發熱議,全國兩會上,“號販子”和網際網路醫療也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早在2012年,深圳市衛計委便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網路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就醫160,成功打造預約掛號的“深圳模式”。2015年,除了預約掛號外,移動醫療平臺還實現了診中支付、查看檢查報告等服務。去年6月,深圳市兒童醫院攜手就醫160打造了首個“網上醫院”,從預約掛號到診中支付、查看檢查報告、點評醫生等,都被整合到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上。據悉,市兒童醫院開設網上醫院後,患者每人平均就診時間節省了近4小時,從平均耗時295分鐘縮短到65分鐘。

  據統計,在就醫160平臺上,2015年預約掛號量接近1500萬人次,線上支付筆數超過100萬人次,每天有超過4萬患者通過該平臺預約掛號。深圳成為國內網路預約掛號量最大的城市。

  在改善醫療服務方面,去年7月,南山區衛計局攜手金蝶醫療共創全國首個移動互聯網醫院群,區屬5家醫院作為“網際網路+”的主體成功向公眾開放“移動網際網路醫院群”暨“南山看病易”服務平臺,整合區域醫療資源,構建從社區到醫院、從門診到住院、從醫療到健康的全流程服務體系。使用移動網際網路醫院的患者就醫時間平均可縮短31分鐘。

  在破解“看病難”問題上,深圳市新元素醫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也早在10年前就開始探索,並已在深圳、廣州創新推出“網路醫院”模式,通過建立網路醫院、健康小屋,推行分級診療和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看病難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優質醫療資源的分佈和利用不均衡,出於對大醫院的信任,群眾無論什麼病都選擇去大醫院看專家,造成大醫院專家在看80%的常見病,無法集中看診疑難雜症,患者的時間成本也很高。”深圳市新元素醫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黔説,通過建立網路醫院運作機制,將優質資源進行縱向流動,優化就診流程,將有效緩解該狀況。

  瓶頸

  網際網路醫療面臨醫院“資訊孤島”

  事實上,從深圳的情況來看,除了預約掛號平臺外,其他輕問診、健康管理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仍是“叫好不叫座”。分享投資副總裁蔡聰説,網際網路醫療的本質還是“醫療”,網際網路只是提供了更多改造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增進醫患溝通的手段,而治愈患者疾病還是得依靠醫院的科室及其醫生。目前有大量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都苦於沒能連接醫院內部的科室及其醫生,更提供不了醫療服務,無法形成用戶黏性。“患者挂完號,問完診,就跟你的APP無關了。”蔡聰説。

  “網際網路醫療離不開醫療,但由於政策法規,以及醫院‘資訊孤島’的存在,醫療行為線上上仍很難實現,必須到醫療機構才可以開展。”易特科集團(前海安測)副總裁于飛説,所以,目前大多數網際網路醫療還是以預約、掛號等周邊服務為主。

  去年開始,易特科把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服務延伸到線下,在深圳佈局了36家O2O線下實體店,包括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康中心等,還收購了深圳一家二級民營醫院,直接對接基層醫院資源,準備打通院前、院中和院後所有醫療環節,形成一個線上線下的O2O閉環。

  為何要直接收購醫院做線下實體呢?于飛告訴記者,這也是目前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面臨的一個最大難題——醫院“資訊孤島”。目前醫院、醫藥、醫保、公共衛生等四個系統都是靠資訊來連接,但考慮到醫療的個人隱私和資訊安全問題,大多數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都在物理上與外界網際網路隔絕。近年來只有國家建立的醫保、醫藥以及公共衛生系統能夠與外界聯網。大量的醫療數據和資訊都存在於各個醫院自己的伺服器上,形成一個個“資訊孤島”。而這些數據價值巨大,醫院都會以病人個人隱私為理由,拒絕共用這些數據。不能嫁接這些醫療數據和資訊,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很難推廣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網際網路醫療的主體只能是醫院,但是目前大多數醫院本身打造網際網路醫院的動力不大。”于飛説,易特科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已經探索多年,曾嘗試與醫療機構合作開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最終由於大醫院不願意共用醫療資訊,網際網路醫療業務難以開展。該集團只好“曲線創業”,自己收購醫院把網際網路醫療真正落地。“我們打通自己的醫院、社康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等,在醫院和社康中心、養老機構間構建一個線上線下的O2O閉環,實現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間數據的共用,形成一個網際網路醫療集團。”

  趨勢

  共用醫療資訊和數據才能實現共贏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建議建立分級診療,並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打破“資訊孤島”,指出實現分級診療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患者資訊共用。

  “要實現分級診療,必須打破醫院的‘資訊孤島’。”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説。兩年前,孫喜琢來到羅湖人民醫院,就一直力推網際網路醫療和網際網路醫藥,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為全區居民配置網路醫師、藥師、健康管理師和營養師,通過手機客戶端為居民實時提供健康諮詢、健康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初級衛生保健等服務,促進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的形成。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資訊孤島”的問題。

  據介紹,羅湖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有一個主系統和多個分系統,主系統與分系統都是獨立的。要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必須把這些系統納入到一個平臺。由於不同的醫療資訊系統有不同的提供商,導致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相容和資訊交換都成為問題。如果要把分系統都接入到主系統上,醫院必須再付出一筆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的“端口費”,導致醫院資訊化成本增加,相當於醫院被提供商卡住了“七寸”。“多加一個端口就要多付一筆費用。”孫喜琢説,而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推進,未來醫院需要的端口將不斷增多。

  無奈之下,孫喜琢決定放棄原來的資訊系統,醫院自己另外開發一個新系統,並研發一個與醫院系統連接的移動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健康羅湖”APP。今年1月22日,“健康羅湖”APP正式上線,該APP可以實現線上預約、診費支付、簽約醫生互動諮詢、健康管理等功能,打破了羅湖醫院集團內5家醫院和所有社康中心內部的醫療“資訊孤島”,可記錄個人或全家在這些醫療機構內的所有健康資訊。該集團甚至花上大半年的時間,通過最簡單的拍照錄入方式,把羅湖醫院集團旗下所有醫療機構,10年來所有病患的數據直接導入進平臺。

  “要打破醫院‘資訊孤島’,最大的障礙還是醫院資訊系統的標準不一致。”金蝶醫療總經理陳登坤説,這對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的技術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技術標準外,張黔則表示,打破“資訊孤島”更需要數據共用的平臺和思維,“企業和企業間,醫院和醫院間,醫院和企業間的數據都要共用”。醫療機構採集的是專業的醫學數據,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採集的主要是用戶日常數據,不同企業監測的數據也會不一樣,比如有的測睡眠、有的測血壓、有的是慢病管理等等。她指出,在網際網路醫療大數據時代,一個企業或者一個醫院監測的數據是不完備的,企業、醫院、政府要有聯盟的意識,共用醫療資訊和數據,才能達到共贏,才能把網際網路醫療做大,真正拆除醫院的“壁壘”。

  ■個案

  “資訊孤島”如何打破

  1.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收購醫院

  大量的醫療數據和資訊都存在於各個醫院自己的伺服器上,形成一個個“資訊孤島”。而這些數據價值巨大,醫院都會以病人個人隱私為理由,拒絕共用這些數據。不能架接這些醫療數據和資訊,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很難推廣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有鋻於此,去年開始,易特科集團把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服務延伸到線下,在深圳佈局了36家O2O線下實體店,包括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康中心等,還收購了深圳一家二級民營醫院,直接對接基層醫院資源,準備打通院前、院中和院後所有醫療環節,形成一個線上線下的O2O閉環。

  2.醫院研發網際網路醫療平臺

  羅湖醫院集團在集團內5家醫院和所有社康中心推行患者資訊共用,但由於主系統與分系統有不同的提供商,導致數據相容和資訊交換都成為問題。如果要把分系統都接入到主系統上,醫院必須再付出一筆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的“端口費”,導致醫院資訊化成本增加,相當於醫院被提供商卡住了“七寸”。

  無奈之下,醫院決定放棄原來的資訊系統,自行開發一個新系統,並研發一個與醫院系統連接的移動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健康羅湖”APP,實現了資訊共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