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表建議簡化出境商品檢驗 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 發佈時間:2016-03-06 15: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江耘)“你看,總理在這裡提到要降低出口商品查驗率,我提出的簡化我國出境商品檢驗制度建議是不是跟這裡不謀而合?”6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長周國輝將政府工作報告翻到第27頁,指給記者看。

  去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出現下降,預期增長目標未能實現。周國輝認為,除外需不振外,原料、人工、物流、通關等形成的綜合成本過高導致競爭力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周國輝介紹,目前中國實施進出境商檢制度在諸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新常態下已難完全適應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貿易便利化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首先,商檢部門集政府監管和商業檢驗職能于一身,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政企不分和不公平競爭。

  其次,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國家在商檢中關注的是進境産品,只有極少數國家對出境商品進行檢驗。

  目前,中國出境商檢制度雖經多次改革,但出境商品實施檢驗的絕對數仍很大,相對數量也遠高於進境産品。

  一組數據表明,2016年1月,全國質檢部門就檢驗出境貨物44.77萬批次,同比增長5.06%;同期檢驗進境貨物34.79萬批次,同比減少9.88%。

  “自己為難自己。”周國輝對此表示不解,出口國政府機構沒有義務去承擔貿易雙方的市場風險,且在當前困難經濟形勢下,給出境産品設置技術壁壘缺乏合理邏輯,也不利於企業出口競爭力。

  另外,由於貿易保護,檢查項目、標準等原因,不同國家很難互認檢驗結果。中國的出境商品檢驗,某種意義上是做“無用功”,同時還增加了企業貿易成本,影響通關效率,削弱出口産業競爭力。

  國人如今通過各種形式搶購外國産品,其背後一重要原因是國人對國産商品的信任度不夠。

  “如果優化改革出境商檢制度,加大進口商品的檢驗力度,一方面可以保護國內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國內廠商改進品質,提升産品性價比來應當市場。”周國輝説。

  浙江是中國的外貿大省,2015年,外貿出口17174.2億元人民幣,出口占全國的比重為12.1%。其中,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幅達10%。

  當下,“網際網路+外貿”大勢所趨,浙江的國際服務外包、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外貿模式方興未艾。作為科技工作者,周國輝也擔心,相對滯後的監管制度,會制約新業態的發展。

  周國輝建議,商檢部門檢監分離,厘清政府與市場的界線,將工作重點轉變到進境商品的安全管控和品質檢測上。

  同時,要弱化出境商檢功能,大幅削減出境檢驗商品品種和規模,取消法定強制檢驗項目收費,條件成熟時推動取消出境商品的法定強制檢驗目錄。

  “通過簡化出境商品檢驗制度,能夠幫助企業減負增效、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是政策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在周國輝看來,對現有進出境商品檢驗制度的優化與改革,是改善目前進出口貿易局面的一劑“良方”。(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