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個名詞描繪十三五規劃民生路線圖

  • 發佈時間:2016-03-05 14:35: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 全國人口控制在14.2億左右

  今天上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查。綱要草案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明確了今年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大量內容涉及民生福祉。本報以關鍵詞的形式,選取其中部分百姓關注熱點,以反映綱要“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的理念。

  名詞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超大城市實行差異化落戶

  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推動更多人口融入城鎮。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優先解決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居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問題。省會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同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大中城市不得採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條件,實行差異化的落戶政策。強化地方政府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主體責任。

  實施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公共就業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等國家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鼓勵各級政府不斷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縮小與戶籍人口的差距。

  健全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機制。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設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並支援引導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名詞

  城市群

  建設3個世界級城市群

  加快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縱軸,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佈、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

  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準。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晉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促進以拉薩為中心、以喀什為中心的城市圈發展。建立健全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推動跨區域城市間産業分工、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高效發展。

  名詞

  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

  公租房惠及無戶籍人口

  以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對無力購買住房的居民特別是非戶籍人口,支援其租房居住,對其中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給予貨幣化租金補助。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實現公租房貨幣化。研究完善公務人員住房政策。

  名詞

  生態産品供給

  加快建設森林城市

  豐富生態産品,優化生態服務空間配置,提升生態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閒、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産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名詞

  全民醫療保障體系

  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民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實現醫保基金可持續平衡。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城鄉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實現跨省易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完善醫療責任險制度。

  名詞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服務項目清單發佈

  發佈的服務清單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內容組成:一、公共教育包括免費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免學費等。二、勞動就業包括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創業服務、就業援助、農民工培訓等。三、社會保險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保、工傷保險等。四、衛生計生包括居民健康檔案、預防接種、孕産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等。五、社會服務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等。六、住房保障包括公共租賃住房等。七、文化體育包括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等。八、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

  名詞

  再分配調節機制

  高檔消費品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

  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將一些高檔消費品和高消費行為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完善鼓勵回饋社會、扶貧濟困的稅收政策。健全針對困難群體的動態社會保障兜底機制。增加財政民生支出,公共資源出讓收益更多用於民生保障,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

  保護合法收入,規範隱性收入,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嚴格規範工資外收入和非貨幣性福利。

  名詞

  人口均衡發展

  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完善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做好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全面兩孩政策的有效銜接。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注重家庭發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全國總人口14.2億人左右。

  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開展重大經濟社會政策人口影響評估,健全人口動態監測機制。

  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支援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養護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建設。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

  名詞

  城際城市交通

  鼓勵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城際列車

  在城鎮化地區大力發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鼓勵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骨幹網路,高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勵綠色出行。促進網路預約等定制交通發展。強化中心城區與對外幹線公路快速聯繫,暢通城市內外交通。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加強郵政、快遞網路終端建設。

  名詞

  泛在高效資訊網路

  啟動5G商用

  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推進資訊網路技術廣泛運用,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路空間。

  推進寬頻接入光纖化進程,城鎮地區實現光網覆蓋,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戶頻寬實現100兆比特以上靈活選擇;98%的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等。

  深入普及高速無線寬頻。加快第四代行動通訊(4G)網路建設,實現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蓋,在城鎮熱點公共區域推廣免費高速無線局域網(WLAN)接入。積極推進第五代行動通訊(5G)和超寬頻關鍵技術研究,啟動5G商用。佈局未來網路架構、技術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優化網際網路架構及接入技術、計費標準。加強網路資費行為監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