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閆冰竹:抓住供給側改革機會

  • 發佈時間:2016-03-04 09:29:2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問題的關鍵所在,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判斷經濟形勢後選擇的經濟治理良方,是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的必由之路,為金融業未來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開闢了廣闊空間。如何推進金融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建議:中小銀行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業態發展的趨勢,尋找到業務發展的平衡點、結構調整的著力點以及改革創新的動力點,加快金融高效流轉、提升金融全面覆蓋、強化金融精準定位、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充分釋放金融活力,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華工商時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您對此是如何認識的,未來應如何轉變各項工作重點?

  閆冰竹:在金融體系層面,大力發展中小銀行,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戰略創新層面,提升綜合金融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抓手;在經營管理層面,重塑資産負債管理,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課題;在未來發展層面,重視金融品牌建設,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

  中華工商時報:您如何看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中小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閆冰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著眼長遠、從深層次解決造成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制度性矛盾。因此,在宏觀調控思路的轉變之下,未來將更加強調通過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來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金融服務新需求。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水準進一步提高和中産階層的崛起,居民消費不僅會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提出更高的追求,還會向文化、教育、旅遊、養生等更高層次享受需求傾斜,必將創造對消費信貸、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服務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隨著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時期,包括鋼鐵、煤炭、水泥在內的傳統行業間的並購重組將會加快,對並購貸款、投行服務需求巨大,包括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新興産業持續發展,不僅創造大量的信貸需求,還對財務顧問、資産管理等金融服務提出迫切需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闢金融發展新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目前,我國中、東、西部在經濟增速、産業結構、收入水準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下,有望實現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這種區域佈局的平衡,將會對沿線經濟帶來大量的消費、投資機遇,派生出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此外,我國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網、民生工程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如何推動金融機構與政府間融資模式的創新,有效引入民間資本,將成為新形勢下金融發展的重點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金融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全要素生産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資源配置的樞紐,金融改革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過金融改革,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加金融供給;通過金融創新,可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推動供需達到新平衡。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金融改革將加速向深水區邁進,包括擴大金融業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等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金融優化資源配置結構。當前,我國社會融資結構仍以銀行信貸這一間接融資渠道為主,融資結構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在融資結構有待優化的情況下,需要提高金融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既要優化銀行信貸結構,服務轉型升級、創業創新,化解産能過剩;又要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股權融資比例,促進多層次、多元化資本市場的建立,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對經濟創新發展的促進作用。

  中華工商時報:當前,各界高度關注供給側改革問題,請問您對供給側改革怎麼認識?

  閆冰竹:金融是經濟運作的核心,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支撐,金融一活,則滿盤皆活。同時金融體系內部也迫切需要進行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從而實現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需求的有效匹配,具體包括四個層面:

  金融體系層面,大力發展中小銀行,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整個金融體系中,中小銀行的發展不足,影響了金融體系的競爭活力和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這是結構性問題在金融領域的集中體現。經過2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廣大中小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鲇魚效應”,激發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競爭活力,成為金融競爭的推動者、金融改革的探索者、金融創新的實踐者、金融安全的維護者。特別是,中小銀行已成為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源泉,成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長期以來,社會普遍關注中小微企業發展難的問題,但對中小銀行的作用和發展難的問題關注不足。在金融體系中,“中小銀行也是中小企業”,也存在種種不平等競爭和社會歧視,特別是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將面臨更為嚴峻考驗。因此,從國家戰略層面,應當把大力發展中小銀行作為緩解經濟下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來思考。

  戰略創新層面,提升綜合金融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抓手。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必然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商業銀行需要把握産業融合、技術升級的大趨勢,從以往單一的“存貸匯”服務向綜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轉變。在服務手段上,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打造多功能銀行、交易型銀行,實現資金鏈與産業鏈、交易鏈深度融合,全方位滿足客戶需求。在技術支撐上,要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帶來的技術變革,探索搭建專業協同、高效聯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探索全週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在商業模式上,要創新探索“投貸聯動”“債股聯動”等新模式,著力解決銀行服務科技型小微企業收益風險不匹配問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為充沛的金融活水。

  經營管理層面,重塑資産負債管理,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課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反映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層面,就是要通過提升全資産經營能力,重塑資産負債表,以升級版的經營管理能力服務升級版的實體經濟需求。一是要打通隔閡,形成聯動。加強與銀行同業、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的統籌管理和集約經營,推動信貸類資産、投資類資産多元發展;與之相配套,銀行內部的前中後臺管理也要進一步整合調整、加強銜接、優化流程。二是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要通過信貸資産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産,同時加大對新興産業、創業群體、小微企業等的支援力度,使資産配置方向與經濟轉型方向一致。三是要科學匹配,效率最優。加強資産負債表表內和表外的資産負債組合管理,使資産負債的來源、規模、期限、利率、幣種等要素完美匹配,著力打造一張“低杠桿、輕資本、快週轉、高回報”精緻生動的資産負債表。

  未來發展層面,重視金融品牌建設,是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義,在於通過創意聚集、技術升級、品質提升,打造一批深受客戶信賴、市場認可、同業尊重的知名品牌和百年老店,讓“中國製造”真正成為高標準、高品質的代名詞。面向未來,金融領域也需要加強金融品牌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重視企業戰略的延續和企業文化的傳承,打造一批歷經經濟週期的洗禮、金融危機的考驗而巋然不動、歷久彌堅的金融“百年老店”。這是金融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推動中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提升中國金融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現實所需。

  中華工商時報:您認為中小銀行應該如何作為,創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

  閆冰竹:中小銀行更需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業態發展的趨勢,尋找到業務發展的平衡點、結構調整的著力點以及改革創新的動力點,充分釋放金融活力,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突出一個“創”字,以金融高效流轉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要加強中小銀行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融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優化中小銀行信用審批流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二是要不斷推進金融工具和金融産品創新,積極探索投貸聯動、投保聯動等業務模式創新,通過運用不同産品組合、業務模式滿足不同發展階段、行業性質企業的創新發展需要。三是要堅決退出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品質、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産能過剩行業企業,騰挪沉澱在“僵屍企業”和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重點支援國家新興産業發展。

  落實一個“補”字,以金融全面覆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積極探索推廣“銀稅互動”“銀稅保互動”“雙基聯動”等金融服務模式,引導金融活動流向“農區、牧區、社區”。二是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抵質押貸款模式,推動建立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合作機制,積極爭取林權、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資格,確保實現小微、三農領域信貸投放持續增長。三是積極推動銀政合作,設立銀政企産業投資基金,進一步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民生、交通、水利、棚改等基礎設施建設。

  注重一個“實”字,以金融精準定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要引領信貸資源逐步從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業退出,為生物醫藥、雲計算、新能源等新興産業發展騰挪金融空間。二是要積極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發展模式創新,以“融資+融智”“商行+投行”的差異化服務滿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需求。三是要加大同證券、保險、租賃、信託、擔保、基金等機構的合作力度,建立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進一步支援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恪守一個“嚴”字,以金融安全可靠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要加強全業務、全流程、全口徑風險管理,全面防範表內外、流動性以及案件防控等風險。二是要強化風險前瞻性管理,加強對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集群性風險防控。三是要持續夯實風險管理的技術、制度、文化三大基石,強調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全方位加大風險防控督導和不良化解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