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斌的“三農”情
- 發佈時間:2016-03-04 01:00: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張尚斌來講:“三農”是一縷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鄉愁。
刻骨銘心“三農”情
提起“三農”,那阡陌縱橫的稻田,那一望無垠的麥浪,那美麗飄香的油菜花,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草莓,那夕陽下農戶的縷縷炊煙,那牧笛悠悠伴隨拖拉機的轟鳴,那“三農”的主人公農民無處不在的辛勤勞作的身影,時時縈繞在張尚斌的心頭……
改革開放幾十年,鄉村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有些地方因為種種原因還不盡人意。對農業、農民、農村的感情激發了張尚斌,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辛勤耕耘且加倍努力著。對“三農”的感情像一記記重錘,時時敲擊著張尚斌的心靈。
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張尚斌是一個普通工人的後代。他至今仍記得,上小學時,老師帶著全班同學到學校附近的一塊農田參加勞動。這次的勞動課,讓張尚斌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農民在他的心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幾十年過去了,我對那一幕仍記憶猶新!”張尚斌深情地説。
中學時期,張尚斌立志要到農村去,為改變農村的貧窮而貢獻自己的熱血豪情,後來在他高中沒畢業時,國家恢復了高考,1980年張尚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天津工業大學。
勤奮創業成果豐
1984年大學畢業後,張尚斌被分配到內蒙古一家大型國營紡織品廠工作,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十年的創業,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年輕工人一直做到副廠長的位置。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全國,擺在張尚斌面前有兩條路,要麼安分守己熬幾年當個廠長,要麼像很多不安分的年輕人一樣下海經商,他選擇了後者。
1993年,張尚斌選擇下海經商,開始了他第二個十年的創業。他帶上行囊到了福建,那裏是我國開放較早的城市,很多年輕人慧眼識珠借助國家政策已經撈到第一桶金,他在那裏見到朋友每天的消費都極高,連續十天的接觸讓他備感震驚。在內蒙古他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副廠長,月收入200元已經不低,可是看到他們的消費一天就要花掉他四五年的工資,十天下來就足以讓他工作半輩子,這條草原漢子有生以來第一次被金錢刺激了,同時更加堅定了他選擇下海經商的決心。但是想要闖蕩商海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在國企工作十幾年的豐富經驗,並不能滿足獨闖商海的需求。於是他選擇了打工、學藝,既能解決眼前的生活問題又能跟台灣和香港的商人學到經商的知識和經驗。
這十年是他終生難忘的十年,也是歷經千辛萬苦的十年,用他自己的話説“那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用生命前行的人總會找到出路,經過不斷的學習、不停地思考以及不畏艱辛的探索,他從一個打工仔逐漸發展到擁有自己的生意,並且做得風生水起。這十年,張尚斌完成了個人的原始積累。2003年,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那時,水質問題還沒有被人們重視,如何讓人們喝上健康的好水,成為張尚斌的心事。
這時,他開始了他生意轉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向水行業進軍!很快,他有了我國水污染的嚴峻狀況的調查報告和水行業的可行性報告; 很快,第一代家庭健康飲安全飲用水機研發上市。飲水機投入使用後不久,發現了很多問題,張尚斌思考能否研發一款體積小、安裝方便、不用電、不用更換機芯、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幫助的水處理機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帶著這個問題,張尚斌走進了天津科技大學請求專家們的幫助。他制定出研發標準,依託天津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量子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單位,以廣西巴馬盤陽河的水為標準,採用世界上先進的量子技術,在淘汰了1-4代産品後,第五代産品全新上市,産品的全稱為“量子加能轉換器”,經有關部門檢測各項指標均為優秀,提鋅程度高,小分子團弱鹼性,祛除余氯90%以上,迅速降解農藥殘留和激素等,從此滿足了讓中國人在家裏喝上廣西巴馬水的願望,産品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多項榮譽。到2007年,張尚斌完成了企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癡心不改“三農”情
2008年,第五代産品上市後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張尚斌由此聯想到高科技的含鋅技術對人體有這麼大的幫助,如果把這項技術用在農副産品以及養殖業上,能否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帶著這個問題張尚斌又開始了他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將含鋅的高科技技術應用到牛羊的飼養上。他找到一家大型養豬場進行合作,並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把用高科技技術飼養的含鋅豬肉送到相關部門檢測,結果證明含鋅技術應用在畜牧養殖業上完全沒有問題。接下來,含鋅的雞蛋、含鋅的鴨蛋、含鋅的各種瓜果蔬菜陸續上市,有了這些成功的科研成果以後,張尚斌並沒有安於現狀,能否在盤錦把當地的特産大米、稻田蟹也改良成含鋅的食品,成為他的又一課題。
盤錦水稻種植的歷史已達百餘年。據史料記載,1907年盤錦開始水稻種植,之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張學良創辦了“營田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東北地區的水稻機械化生産。1948年,政府開始了大規模墾荒造田,興修灌溉網,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國有農場為單位進行農田開發建設,為盤錦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盤錦的水稻種植面積達170多萬畝,年産大米7.5億公斤,其中出口大米達1億多公斤。
2003年,盤錦大米被國家相關部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2004年,註冊“盤錦大米註冊證明商標”;
帶上高科技的含鋅技術,張尚斌直接和當地農民合作。經過反覆試驗,含鋅大米得到國家權威機構認證,使盤錦大米改良成含鋅大米!從此含鋅的大米、含鋅的稻田蟹送到了人們的餐桌上。到2012年底,張尚斌已經完成了中科院綜合檢測中心對各種瓜果蔬菜、蛋、魚、肉類等40多種農副産品的檢測,結果全部含鋅。
有了這麼多經過國家鑒定的含鋅的産品,靠原企業盤錦清華吉融實業有限公司全面推廣有一定的難度,經董事會研究決定,以“鋅”字為主題,2013年註冊資金5000萬元正式成立“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張尚斌出任理事長。經過多年的經驗和成果的積累,此刻時機成熟,已具備進軍大農業、綠色農業、環保農業和生命農業的基礎。
2014年的隆冬季節,東北大地,白雪皚皚。這樣的一個深夜,在刺骨的寒風中,雪花打在一個拄著雙拐的人身上,他就是剛下火車的張尚斌。
這個季節對一些人來講,是個貓冬的季節,而張尚斌為了鄉親們的利益,為了大農業的未來希望,北上省會,南下北京、天津、廊坊等地,協調合作、展示報告、提交檢驗資料,參加有關農業産品洽談會,爭取國內外合作項目對接落戶盤錦,不辭辛勞的奔忙著。
連日的奔波,超負荷的工作,使張尚斌腿病復發,腿疼加上腳腫,讓張尚斌只能咬牙硬撐著拄拐前行。回家後,當妻子費了很大的勁脫掉他的鞋,看到被冰冷雪水浸泡腫脹變形的腳時不禁落淚:“唉,你這是何苦呢!”妻子滿含熱淚、心痛不已。
滿懷豪情繪藍圖
千里馬一定要有伯樂。無獨有偶,2014年,《經濟參考報》在全國尋找企業向農業轉型的典型,非常有幸清華吉融實業有限公司被選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在對企業有了真實的了解後,2014年年底,《經濟參考報》與盤錦清華吉融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約為戰略合作夥伴,這是企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通過《經濟參考報》在2015年對企業的系列宣傳,盤錦鋅一代農民企業合作社的構思和運作模式,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國家相關部門、眾多省市分管農業的職能部門以及幾大新聞媒體,紛紛打來電話詢問網際網路託管農業的最新思路。2013年,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生産型社員用800畝稻田做託管試驗成功!2014年,稻田增加到2000畝,2015年,增加到18000畝。
有了這些成功的經驗,張尚斌決定自行出資,在2015年6月份提出了成立情係三農工作組,正式實施情係“三農”工程,決定針對農村安全飲用水難的問題、農村家庭健康管理問題以及農業增産、增收、提高農民土地附加值的問題,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通過幾年的託管農業試點,企業達到了合作社初期制定的十二字方針:“聯産、聯播、聯銷、共建、共用、共贏”的目的。2015年12月9日,《2015中國網際網路託管農業發展高層研討會—暨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網際網路託管農業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多位專家表示,作為“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一種重要實踐,網際網路託管型農業能有效解決土地規模化經營風險和工商資本下鄉難等多重現實難題,是農業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的一個有益嘗試和探索。與會的農業部門及相關部門專家對網際網路+農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肯定,對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託管農業的模式,提出了很多指導性建議。
借助這次會議的東風,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線上線下工作站全面啟動,出擊市場。盤錦鋅一代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合作社加農戶的經營聯合體,從事聯産、聯播、聯銷和産品追蹤的現代農業生産和行銷,實行的是現代化託管農業的管理方式,完全符合關注“三農”的1號文件精神,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此時的張尚斌正信心滿滿的規劃著更宏偉的藍圖,他的心胸比天高遠,比海博大!他將和他的“鋅一代”社員們,用“鋅一代”活氧水技術,澆灌盤錦的百萬畝良田,澆灌祖國的廣袤大地。讓“鋅一代”大米、“鋅一代”稻田蟹和“鋅一代”禽蛋等系列産品走遍神州華夏,走進千家萬戶。張尚斌“做大農業、做綠色農業,為國分憂、為民造福”的遠景思路,必將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增光添彩!
策劃:張銘鋅 撰稿:王洪德 張銘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