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圖景

  • 發佈時間:2016-03-03 06:13: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8月11日,山東信發集團正實施淘汰落後産能爆破工作。從2014年10月起,山東正式啟動環保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工作,主要涉及電力、鋼鐵、電解鋁、焦化、水泥和化工等行業,預計2016年底前完成整改。 史奎華攝

  浙江省紹興市一處新竣工的商品房樓盤(2015年7月25日攝)。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浙江商品房庫存明顯回落,消化週期20.2個月,較年初下降8.5個月。

  新華社記者 譚 進攝

  去年以來,華夏銀行山東聊城分行在當地銀監部門指導下,穩步降低房地産開發商貸款的杠桿率。圖為近日華夏銀行工作人員來到房地産開發企業核查企業實際借款情況。 王 曉攝

  在吉林省政府政務大廳,企業登記辦理人員在“五證合一”窗口辦理業務(2015年10月8日攝)。吉林省“五證合一”是將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社保登記證和刻製公章准許證明五證合一,這一制度整合了行政資源,降低了社會成本。

  新華社記者

  林 宏攝

  2015年2月22日,一位小朋友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桑科鄉冬季牧場居住點的自來水取水處洗手。經過10年努力,該自治州已全面解決農牧村飲水不安全問題。 新華社記者 陳 斌攝

  隨著2月21日安徽省人代會落下帷幕,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兩會圓滿收官。梳理31份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有序落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創業、有效投資等重點工作加速推進,風險防控、環保紅線、扶貧攻堅等難點問題已被提上更緊要的日程。

  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貫穿地方兩會始終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這從5個關鍵詞出現的頻率可見一斑:創新,740次;協調,135次;綠色,350次;開放,238次;共用,84次。如此高頻與一致,表明這一體現新時期發展內核的大思維、大戰略、大格局、大智慧,已成為各地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喜人圖景,正在全國範圍內生動呈現。

  這是一幅迸發著創新活力的圖景。浙江的産業雲服務與貴州的“雲上貴州”不謀而合;重慶與四川在發展機器人産業上也異口同聲;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在去過剩産能方面也都是斬釘截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各地紛紛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更可喜的是,創新已不局限于科技層面,延展到理論、制度、文化領域,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這是一幅洋溢著協調智慧的圖景。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重點。北京、上海、福建、甘肅等多個省份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著墨頗多。在區域協調上,有關省份也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應時而為,共謀發展。一場旨在讓區域之間、區域內部、城鄉之間發展更協調、更科學、更合理的探索正有序展開。

  這是一幅承載著綠色期待的圖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地處生態屏障的省份,認識尤為深刻。新疆提出,“把生態建設當做安身立命的大事來抓”;青海則表示,“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不僅如此,防治空氣污染也成多個省份的工作重點。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等12省份明確提出降低PM2.5濃度、削減污染物排放等量化目標。

  這是一幅彰顯著開放自信的圖景。2016年,將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該戰略所涉寧夏、廣東、海南等18個省份,均提出要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區位優勢,搶抓發展機遇。2016年,自貿區建設也將迎來關鍵一年。天津、上海、廣東、福建等先行地區表示將加快推進先行先試的改革,爭取形成更多可供推廣的經驗做法。江西、雲南等地則是再次明確申報自貿區的積極態度。

  這是一幅描繪著共用願景的圖景。天地之大,黎元為本。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在今年地方兩會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內容。各地圍繞戶籍、養老、收入、住房、教育等多個方面,承諾推進多項民生工程。而扶貧攻堅,更成為多省份的第一民生工程,其中有24個省份立下2016年扶貧攻堅軍令狀。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這個春天裏,在2016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之際,人們期待看到一幅更加精彩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美妙圖景。

  去産能

  部分行業結構性産能過剩比較嚴重,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去産能、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

  安徽——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産能。推進煤炭、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原則,妥善處置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屍企業”,倒逼過剩産能退出。落實不良資産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財政專項獎補等支援政策,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

  山東——下決心推動鋼鐵、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輪胎、地煉等行業去産能,實施化工産業搬遷改造和結構調整攻堅戰。對喪失自我修復能力的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破産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妥善安置産能過剩行業失業人員。

  廣東——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化解産能過剩的“牛鼻子”,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破産清算等方式分類處置,逐步實現市場出清。擴大國際産能合作,推動富餘産能和生産環節向外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傳統優勢産能向粵東西北地區梯度轉移。加快淘汰水泥、造紙等落後和過剩産能。

  河北——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産能的牛鼻子,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産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年內壓減煉鐵産能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加快淘汰落後技術工藝、生産設備,堅決化解過剩産能,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産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

  山西——多措並舉化解煤炭過剩産能,按照國家政策依法淘汰關閉一批,推動行業重組整合一批,減量置換退出一批,依規核減一批,擱置延緩一批,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精心組織煤炭企業合理生産,嚴格治理和打擊違法違規煤礦建設生産經營行為。加強組織,搭建平臺,推動産運銷用各方面密切協同,促進煤炭銷售。幫助困難企業妥善解決職工就業、工資、社保等問題。

  內蒙古——把控制新增産能和承接産業轉移結合起來,下決心淘汰落後産能。研究制定總體實施方案和分類推進辦法,通過技術改造升級一批、兼併重組整合一批、對外投資轉移一批、嚴格標準淘汰一批、完善政策扶持一批,穩紮穩打、有力有序地做好工作,務求取得實質性進展。對産能過剩、技術落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取消各類保護性措施,倒逼其轉型升級或退出市場。支援産能過剩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産能合作。

  重慶——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和空殼公司,嚴格執行能耗、環保、安全和品質技術標準,疏堵結合,嚴控過剩産能。適應消費分層、分化的趨勢,引導企業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妥善處理市場出清中的各方利益訴求,做好企業兼併重組、依法破産和職工安置工作。

  四川——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産能。摸清底數,科學確定化解過剩産能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分業施策,採取兼併重組、消化淘汰、對外轉移、管控增量等方式,化解鋼鐵、煤炭、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産能。積極穩妥、分類有序處置“僵屍企業”,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同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新疆——把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作為突出任務,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加快推進建築節能改造,所有縣市新建居住建築全面執行了節能強制性標準。

  去庫存

  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經濟穩增長有著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總體呈現企穩回暖態勢,同時地區分化明顯。化解房地産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

  廣西——著力解決部分城市商品房庫存偏高問題,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研究出臺農民工購房鼓勵政策,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和保障性住房“以租代建”“以購代建”模式相結合,加快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

  湖北——積極化解房地産庫存,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浙江——建立健全房地産業健康發展機制,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發揮市場機制在化解房地産庫存中的基礎性作用。

  遼寧——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釋放內需潛力。認真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抓好棚戶區、“城中村”“城邊村”和各類危房改造,積極化解房地産庫存,打通棚改安置和消化存量商品房的通道。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外來人口在城鎮落戶。鼓勵有需求、有能力的城鄉居民和單位投資房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活躍房地産市場。

  吉林——房地産去庫存要綜合施策:一是擴大需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解決好農民進城落戶難問題;二是結合棚戶區改造,加大貨幣化安置和政府回購商品房等政策性安置力度;三是降低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取消限購政策,協調銀行合理降低購房貸款利率和住房按揭貸款的首付比例,研究鬆綁住房公積金政策,降低稅費;四是鼓勵和支援房地産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幫助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根據去庫存的進度調節土地供應。

  內蒙古——紮實有序消化房地産庫存。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力度,實施不低於22萬戶的城鎮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50%以上。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落地,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同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建設用地同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研究住房公積金支援農牧民進城購房政策,開展土地、草場、林地承包經營權及宅基地抵押擔保,鼓勵金融機構向轉移進城農牧民發放購房貸款。探索共有産權等措施,逐步消化大平方米住宅庫存。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政策,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海南——加快房地産業轉型升級,推動住房消費。積極發展旅遊地産、商業地産、高端住宅地産。通過棚改安置、轉換功能、精準促銷等方式,消化庫存、優化結構,擴大住房有效需求。

  陜西——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積極推進房地産“去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支援建築業提質增效。

  四川——著力化解房地産庫存。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房地産新政,推動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租賃市場與存量商品房市場有效銜接。進一步“去行政化”,清理各類不合理收費,引導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産市場良性發展。

  去杠桿

  過度杠桿化使金融資産數額急劇膨脹,無形中乘數化地放大了收益和風險,杠桿越大風險越高,波及面也越廣。採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多種措施去杠桿,有利於降低金融資産風險,防範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

  北京——深入推進經濟領域重點改革。持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投資運營模式,建立和完善合理投資回報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擴大投資。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政策,建立大額專項資金統籌管理機制,加強政府債務限額管理。

  上海——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建設,推動保險交易所開業運營,集聚全國性信託登記、票據交易和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等一批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探索建立金融功能監管協調機制,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重慶——深化投融資改革,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PPP運用範圍,壯大産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産業股權投資基金作用。加強市場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實施全方位有效監管,切實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

  福建——支援金融業發展,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總結推廣泉州、沙縣、屏南等各具特色的金融改革創新經驗,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支援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和債券融資,促進資産證券化。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規範民間融資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江蘇——切實做好去杠桿工作,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金融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聯保、非法集資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山東——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私募市場和股權投資基金,審慎探索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等網際網路金融,發揮好齊魯和藍海兩個股交中心平臺作用。進一步優化城商行股權結構,深入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穩妥推進介於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試點。著力去杠桿,規範信託、理財等表外融資業務,降低金融資産風險。

  湖北——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支援股權眾籌、網際網路金融等健康發展。完善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要素市場,培育、推動更多優質後備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四板”上市融資,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強化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甘肅——加強金融風險防範。落實國家去杠桿政策並制訂實施方案,完善資訊共用和風險協同處置機制。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嚴查帶有高杠桿屬性的金融衍生品,打擊非法集資和信用違約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降成本

  當前,高制度性交易成本約束、高稅費成本約束、高融資成本約束仍是束縛中國經濟供給體系的主要因素。在企業銷售業績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的背景下,打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的組合拳,是提升企業效益的重要途徑。

  廣東——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打好降低企業交易、人工、社會保險、財務、物流等成本的組合拳。重點以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抓好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加快免除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推進電力、流通等領域市場化改革。

  上海——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落實“營改增”試點擴圍等稅收政策,減免涉及小微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清理進出口環節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擴大政府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投資基金,成立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重慶——引導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和擔保費率,規範服務收費,建立中小微企業轉貸應急機制,幫助企業降低財務成本。平衡各種運輸方式,健全集疏運體系,減少環節,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權,清理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收費,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行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黑龍江——繼續深化政府改革,降低企業成本。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和銜接。動態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仲介服務清單,推動建立負面清單。繼續清理和規範仲介、協會、事業單位等具有的實質性審批權。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等措施,落實已出臺的降低企業負擔政策,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國家支援,努力降低企業用電、物流、財務成本。

  遼寧——廣泛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專項行動,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實施企業優質管理工程,引導企業加強行銷管理、品質管理,推進節能降耗,提高全員勞動生産率;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促進企業開發適銷對路新産品;繼續開展幫扶企業活動,著力解決企業發展環境以及投資、信貸等實際問題。

  河南——多措並舉,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全面落實國家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電力價格等政策,制定出臺全省降低企業交易、人工、物流、財務等成本和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堅決遏制亂收費行為。

  湖南——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積極推進“營改增”,精簡歸併“五險一金”,清理規範仲介服務,盡力降低企業電力價格、物流費用。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實施煤電價格聯動。

  雲南——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行為,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和物流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大人力資源投入。

  四川——落實好國家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政策,出臺相關措施,清理壟斷性仲介服務收費,降低政府性收費標準。繼續擴大直購電試點範圍,用好留存電政策,推動富餘電消納,擴大直供氣規模。採取租賃、租讓結合等多種供地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發展多式聯運、農産品冷鏈物流,切實降低物流成本。

  補短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三農”問題、貧困問題、企業技術裝備落後、創新能力不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短板,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薄弱環節。

  江西——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打造全國扶貧攻堅樣板區,力爭全年減貧70萬人。繼續打好産業扶貧攻堅戰,推進“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産業穩步發展;打好安居扶貧攻堅戰,力爭全年完成村莊整治3000個,移民搬遷10萬人;打好保障扶貧攻堅戰,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努力做到應保盡保。

  廣西——全面完成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加快建立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確保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22萬人,實現1000個貧困村、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大力推進扶貧移民搬遷,完成搬遷30萬人。深入推進貧困地區路、水、電、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貧資金整合,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以貧困縣為重點,由各縣統籌安排使用。

  湖南——堅持以武陵山、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以湘西自治州為主戰場,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監管,今年投入扶貧資金65億元,帶動社會和金融資金380億元,實施群眾增收、易地搬遷、素質提升、兜底保障、基礎扶貧等“五大工程”,健全金融服務、社會參與、責任考核、建檔立卡、貧困對象退出等精準扶貧機制。

  天津——繼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繼續提高最低工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社會救助補助標準。建成保障性住房5萬套,新增發放租房補貼5000戶,加快棚戶區改造。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開展智慧泊車試點應用。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建設一批養老設施,提高困難老人居家養老補貼標準。

  內蒙古——聚焦短板擴大有效供給。圍繞農村牧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脫貧攻堅、“十個全覆蓋”等工程為主要抓手,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山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紮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創新脫貧攻堅機制,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因地制宜實施發展生産、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和社會保障“五個一批”工程,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建立健全脫貧攻堅考核機制、貧困退出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提前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摘帽不摘政策”。今年確保完成50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貴州——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重點,堅持貧困程度最深的村寨優先搬遷,投資180億元,搬遷30萬人,整體搬遷3200個貧困自然村寨。建好用好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支援銀行成立扶貧營業部,制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收益用於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辦法。

  西藏——投入167億元,著力辦好民生“十件實事”,提高10個方面29項惠民政策標準。其中教育“三包”經費年生均標準提高240元,鄉鎮教師和醫護人員生活補助月每人平均提高200元,村幹部基本報酬及業績考核獎勵補助標準比2014年翻一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年每人平均420元。

  寧夏——聚焦“城市病”防治,推進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和海綿城市建設,探索系統治理城市內澇、管線交織等突出問題。強化交通組織管理,優化城區大中小路網和公交線設置,配建更多停車場、充電樁,新增泊車位5萬個。統籌城市建築佈局,支援舊城、工礦區改造搬遷,完成老舊小區改造500萬平方米。

  青海——以“民生十件實事”為抓手推進共用發展。繼續集中75%左右的財力,辦實事求實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省財政統籌安排44億元扶貧資金,整合引導各類資金不少於100億元,啟動實施“八個一批”行動計劃,確保6個貧困縣摘帽、400個貧困村退出、1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