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尋地外生命 可將範圍縮小至 地球淩日區

  • 發佈時間:2016-03-03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知

  多少年來,人類探尋外星生命的方式主要集中于盡可能地尋找更多的可以支援生命存在的類地行星。但是,近年來類地行星倒是發現不少,但外星人仍然毫無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近日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稱,人們應該縮小搜尋範圍,將目標放在那些也看得見我們的行星上,即在地球淩日區內尋找類地行星。

  據新浪科技報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雷恩-赫勒爾曾經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工作過。當時,作為博士的赫勒爾就已經與拉爾夫-普瑞茲教授合作研究這一課題。赫勒爾和普瑞茲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幾種可以保證外星生命成功發現地球生命的方式。在此前搜尋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天體生物學家大多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目標行星或衛星上,而這些行星或衛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用現有的天文望遠鏡根本無法直接發現外星生命。因此,赫勒爾和普瑞茲通過監測它們出現在各自主恒星前方時留下的陰影來研究這些星球。

  普瑞茲介紹説,“我們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淩星法’,即在行星橫越自己的主恒星時,再對它們進行探測。這毫無疑問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實際用於發現一顆行星上的生命存在與否及行星的大小。”

  當一顆行星飛越自己的主恒星盤前方時,這顆被觀測的主恒星的亮度會降一些。通過測量主恒星亮度的變暗程度,科學家就可以收集到許多有價值的資訊,甚至可以不需要直接看到那些行星。兩位科學家表示,“證明目標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項非常複雜和困難的任務。但是,一旦某顆行星被發現是與地球相似的岩質行星,那麼通過淩星法對這顆候選行星進行觀測,就可以獲取令人感興趣的大氣層資訊。”

  為了驗證某顆行星是否可以作為探索目標,科學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這顆行星是否可以支援我們所理解的生命的存在。

  赫勒爾解釋説,“你可以對主恒星的光線穿越行星大氣層的情況進行分析,看大氣層中是否包含與生命有關的分子的痕跡。”兩位科學家表示,人們應該將搜尋範圍集中于“地球淩日區”。這是一片狹長的太空區域,如果確實有外星生命存在其中,那麼它們就有可能看得到地球橫越太陽前方。

  科學家認為,地球淩日區中可能存在大約10萬個潛在目標恒星,這些目標恒星都有可能被生命宜居的行星或衛星環繞。

  “如果你能夠對這些恒星進行仔細觀測,淩星法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如此你是地球淩日區的一名觀測者,只要在數千光年範圍內,你也很容易發現地球。”普瑞茲表示,“很明顯,我們無法預測其他可能的係外觀測者是否也在尋找類似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但是,這項研究所採用的方法已經證明了它本身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赫勒爾補充道,“如果這些行星上擁有智慧觀測者,那麼它們可能早已將地球認定為宜居甚至是生機勃勃的世界。”

  為了探尋地外生命,科學家們正在進行各種嘗試,包括向外發送地球資訊以及探測各種發自外星的信號。

  赫勒爾目前正參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項旨在探測地外行星的“柏拉圖”計劃。普瑞茲表示,“作為理論家,我們非常有興趣評估和測量我們所提出的地球淩日區中的大量資源。當然,全面的測量和調查需要大量的觀測時間。”

  兩位科學家認為,如果將搜尋目標聚焦于地球淩日區,那麼“突破聆聽”計劃能夠將成功概率最大化。所謂的“突破聆聽”計劃也是一項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計劃。

  2015年,俄羅斯富豪尤裏-米爾納投資創立了“突破聆聽”計劃,用於搜索宇宙中智慧生命的存在證據。(彬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