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匯價、股價、油價——透視四大宏觀價格
- 發佈時間:2016-03-02 16:01: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3月2日專電 題:房價、匯價、股價、油價——透視四大宏觀價格
新華社記者安蓓、高敬、姜琳、許晟
房價、匯價、股價、油價——這四大價格正呈現出多年未有之動向,既折射中國經濟走勢,又聯動全球金融市場,事關宏觀經濟穩定和百姓民生訴求。兩會代表委員們對這些價格走勢做出研判,並建言獻策。
理性看一線城市房價火爆
一天提三次價、過戶大廳“一號難求”、房産仲介門前排起長隊……春節過後,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市火爆,房價持續上漲,不少購房者驚呼一線城市房價“瘋了”。
“一線城市房價高漲,既有近期房地産去庫存政策密集推出的外溢效應,也是剛性需求進一步釋放的表現。”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專職副主委郭乃碩提醒,必須警惕其中的非理性因素。
郭乃碩認為,一線城市本身具有較強的“虹吸效應”,“但非理性上漲顯然不利於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某種程度上甚至透支三四線城市購買力,加劇去庫存難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同比下降。
“三四線城市中許多房地産開發企業資金成本高企,資金鏈緊繃,不排除房價會進入下行通道。”全國人大代表金碩仁認為。
潛在的市場不是沒有。在河北定州工作的小高今年剛結婚,農村生活的父母拿出畢生積蓄為他在城裏準備了新房。
金碩仁認為,鼓勵農民進城購房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重要渠道。“但收入、戶籍、社會保障等都是農民進城需要考慮的問題。農民脫離土地後的生活保障,不僅是城裏買套房這麼簡單。”
保持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將成匯價“主旋律”
“現在還有必要再換點美元嗎?”望著忽上忽下的銀行外匯牌價,北京市民曾先生的糾結代表了一些人的疑慮。
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年初的6.2跌至年底的6.6附近。2016年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大幅走低,特別是離岸、在岸匯價跌幅均創歷史新高,引發關注。
“一年6%左右的貶值,就國際主要開放性經濟體看,幅度不算大。從實際有效匯率看,人民幣基本保持平衡。”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主任白鶴翔説。
在中國經濟長期前景可觀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宏觀經濟週期分化導致人民幣短期走低壓力。隨著2月初美元指數大跌及美聯儲主席表態弱化加息預期,人民幣對美元緩慢回調,一度升值至6.49左右。
“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不會參與競爭性貶值。”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即保持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定,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主基調。
資本市場改革將深入推進
“現在股市還能進嗎?”炒股多年的劉先生盤算,今年以來股市連續下跌這麼多,該反彈了吧?
有此困惑的股民不在少數。去年,上證綜指從年初的3000點左右上漲至6月份的5166點,吸引不少股民跑步入場。隨後股市突現異常波動,上市公司市值迅速萎縮。今年以來,A股指數不斷下探。上證綜指近期已跌至2700點附近。
“股價取決於幾方面因素,包括企業基本面、資金供給、政策預期、投資者信心等。”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説,中國經濟發展總態勢受到全球認可,企業轉型升級、新興經濟發展等新趨勢有望給市場帶來信心。
2月29日,央行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前,央行明確貨幣政策處於穩健略偏寬鬆的狀態。“預計資金供給面將保持穩定。”謝衛説。
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改革將深入推進,註冊制、戰略新興板、深港通等將受到關注。謝衛認為,更紮實、更穩定的政策預期,將使投資者更有信心。
國際油價大跌震蕩中國經濟
國際油價的“探底”之旅似乎還沒找到最低點。2月中旬,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紐約油價一度跌至12年來低點。此後雖小幅回升,但國際油價企穩仍前路漫漫。
然而,自今年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宣佈為成品油調價設置“地板價”並一次下調到位後,國內汽、柴油價格已經“到底”。
“為什麼國內成品油價格不能跟著國際油價下調,讓我們繼續享受國際油價大跌的紅利?”私家車主羅先生説。
一面是消費者油價越低越好的訴求,一面是國家維護能源安全和産業穩定、推動節能減排的整體考慮。全國政協委員王欣説,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天花板價”和“地板價”等行政手段應為過渡性政策,長期可用稅費等市場化手段調節,“根本還是要加快推動石油體制改革,促進形成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
白鶴翔説,理論上作為主要原材料的原油價格下跌應有利於全球經濟增長,但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此輪國際油價下跌對主要産油國以及相關行業負面衝擊凸顯,為複雜的經濟形勢增添了不確定性。
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令全球經濟籠罩在通縮陰影中,進而影響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前景的信心。截至1月,我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已連續47個月下降。這既有傳統産能過剩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在油價真正企穩、投資者信心有效恢復之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恐將延續。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也不能置身事外。(參與采寫記者:陳國洲、段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