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量貸傳遞的貨幣政策信號

  • 發佈時間:2016-02-29 21:30:4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路虹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行公開市場于2月26日進行了3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2.25%。另外,公開市場當日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相當於凈投放2100億元的流動性。

  央行如此大手筆,或為基於資本市場流動資金緊張之故。據統計,春節後(2月14日~26日),先後共有15550億元逆回購到期,而從2月29日到3月4日,還將有1.16萬億元逆回購到期。這導致了2月25日國債逆回購大漲,盤中隔夜國債逆回購(GC001)一度漲逾500%,收盤漲幅為40.63%;2天期國債逆回購(GC002)也一度漲逾160%。另外,1天期回購利率盤中飆漲33個基點至2.2988%,觸10個月新高。

  雖説逆回購到期回收是影響資金緊張的重要因素,但畢竟之前央行逆回購操作已向市場投放了2萬多億元的流動性,用於補充短期資金的不時之需。但從目前資金的緊張程度觀察,這不時之需似乎成了長久之需。由此,央行從2014年推出的宏觀中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F、SLO、MLF、PSL等)頻頻登場,成為常備工具。

  而且這還是在今年1月份銀行業創下2.51萬億元天量貸款之後,資金市場仍感饑渴難耐。那麼多錢到底去了哪?

  有市場人士指出,月度繳稅因素對流動性影響明顯。但月度繳稅是每月例常事務,難道每個月底都有規律地發生資金緊張問題嗎?這顯然有違常識。

  下面我們梳理幾項佔用人民幣存量並轉移出去或沉澱下來、不再參與市場流動的投資內容,看是否對我國資金流動性帶來影響。

  今年1月份,央行購買了16噸黃金。把人民幣換成外幣購買黃金,相當於把資金沉澱在黃金上,儲存在國家金庫了,減少了流動性。

  外匯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3568億元(等值544億美元),雖然逆差規模較去年12月份的894億美元大幅收窄,但仍為連續7個月逆差;1月份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下降6445億元,創歷史第二大降幅;外儲下降995億美元。相對應的人民幣減少,同時就降低了流動性。

  另據商務部數據,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787.6億元,扣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18.2%。其中,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熱情不減。在2015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創下歷史新高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對美投資102.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同時正在開展的並購項目金額也超過百億美元。這些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都需要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真金白銀地投到境外,從而減少了國內人民幣流量。

  彭博社的消息稱,中資企業密集贖回美元債的風潮正在持續,因國內借款不僅利率更低,且可規避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彭博數據顯示,中國企業今年已提前贖回17.3億美元海外債券,大大高於去年同期的2600萬美元。目前部分企業國內發債利率要比海外低近50%。

  最關鍵的是,我國債務總量(個人、企業、政府)佔GDP的250%,龐大的債務需要以舊換新,以保持債務在還本付息或至少付息的安全閾值內。據統計,當前我國鋼鐵業總負債超過3萬億元。而中鋼協披露的數據稱,2015年會員鋼企虧損總額645.34億元。那麼銀行貸給鋼鐵企業的資金起碼有600多億元是虧損的。另一數據是,2015年煤炭行業應收賬款或超過5000億元,創歷史新高。這些虧損資金就沉澱在産能過剩企業上,不復參與貨幣的流動。我國産能嚴重過剩的領域還有水泥、風電、房地産、化工等數十個行業,這些沉澱呆壞賬有萬億元規模。而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27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的80%給了國有企業。

  對此,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在企業出清過剩産能實現盈利之前,1月份的天量貸款應與大量企業依賴貸款借新還舊有關,尤其是産能過剩行業造成的資金黑洞,吸收了大量貨幣,使得杠桿率難降,積累了金融系統性風險,導致貨幣高增與通縮並存。業內分析人士還認為,2月份雖然有春節假期因素,但新增貸款也不會減少。原因是,1月下旬由於銀行放貸過猛而被要求減緩投放,但窗口指導的結果是造成洶湧的增量後推至2月份。可以理解,那麼多地方政府、國企債務需要還本付息,沒有銀行增量放貸的以新還舊,資金黑洞就會形成自身的向內坍塌效應,引起流動性的斷崖下跌。這在2013年6月已預演過一次資金流動性突然緊縮帶來的踩踏悲劇,為此管理層設防的規模越來越大。

  央行方面關於貨幣政策的最新表態是“穩健略偏寬鬆”,這應是年內對市場資金面形成判斷的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