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將死被指浮誇 飛利浦將重返彩電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2-29 09: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5年前被彩電上下游企業極力推崇的3D立體顯示方式如今卻顯得不大受歡迎,多數企業的産品陣容中難覓3D身影。
不過市場上甚囂塵上的“3D將死”論卻顯得站不住腳。3D顯示方式將長期存在,目前不受市場重視,仍然和3D顯示技術不夠成熟,收看舒適度不佳有直接關係。
而對於放出此言論的飛利浦,業內人士則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
現在:被邊緣化
荷蘭彩電企業飛利浦廣而告之的一項決定將3D電視拉回公眾視野。飛利浦方面近日宣佈,3D功能將從飛利浦2016年的電視陣容中消失。
對於原因,負責飛利浦産品戰略及規劃的高管Danny Tack説:3D功能會讓電視變得更複雜,3D顯示方式也根本不存在消費者需求。
除了飛利浦,也有不少企業的表態大同小異。TCL多媒體目前推的新産品中基本上3D功能都已經消失了。相關負責人認為,顯示産業概念更新快,目前消費者和行業主要聚焦于4K、曲面、HDR等新概念,3D技術的發展一直緩慢,逐步被邊緣化。海信彩電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海信産品系列中還有3D電視,但是數量確實不太多,因為上游3D顯示屏廠商2016年宣佈減少,所以下游也開始收縮戰線。
不過對於收縮計劃,LG Display方面負責人稱並沒有明確資訊,未來將根據客戶需要進行産品的投入和佈局。
過去:極力推廣
這與5年前的場景大相徑庭。2010年3D顯示方式問世,一年之後上下游企業開始劃分技術陣營。以三星為代表的企業,主推主動快門式技術的3D産品,並大膽放言,主動快門技術才是呈現全高清3D畫面的唯一技術。而LG決絕地放棄這一技術,力推“不閃式”3D,暗中向三星和主動快門陣營企業宣戰。
三星和LG的3D之爭還拉入了中國盟軍。三星聯合松下、新力、海爾、夏普、長虹等彩電廠商成立了中國3D電視推廣聯盟。聯盟的成員全部採用快門式3D技術。而LG也不孤單,當時銷售最好的兩家中國本土彩電企業創維和海信都與LG同一戰線。創維已經全面採用偏光式3D技術,而海信也逐步加大偏光式3D産品的比例。
當時針對3D的宣傳戰此起彼伏,兩派企業針鋒相對,極力維護“本幫”利益,而當時3D已經成為行業標配。儘管片源不足,但市面上銷售的中高端電視均具備3D功能。
未來:長期存在
對於一前一後的態度逆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3D電視産業發展不及預期,與3D顯示方式收看舒適度不佳有極大的關係,3D眼鏡的佩戴造成人眼舒適度差,極大束縛了3D的應用領域。同時,目前3D片源嚴重匱乏,收看3D電視頻道,還需要高清機頂盒、3D藍光DVD播放器等設備。另外,3D收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對於3D電視的未來,Danny Tack認為,“3D已經死了。現在沒有多少3D資源,也沒人真正想要它們。”
不過,這樣説法並未得到普遍認同,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進認為,儘管按照慣例,顯示方式各領風騷三五年,但3D産業發展並未接近尾聲。東方視界科技公司副董事長宮玉國對於3D顯示方式的長遠未來也持樂觀態度,“2D到3D,平面到立體,一定是科技發展的方向,目前所有網際網路內容的業態都是2D化,而3D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之一。”
3D顯示産業的發展將長期處於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實際上還有不少企業暗中儲備3D技術。
去年年末,長虹就向外界展示CHiQ裸眼3D電視及裸眼3D手機,並呼籲業界能對裸眼3D産業有更多重視,構建3D內容平臺,促進3D生態可持續發展。
3D電視的發展也將受3D電影市場影響。2014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共39部3D電影上映,使得業內對3D電影的關注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時,受此影響,LGDisplay特意設立大型3D體驗館重推不閃式3D,同時也重啟3D電視在中國的推廣。Display Search當時的數據也緊跟其後,稱2014年4K超高清3D電視出貨量較上年將增加342%,達到545萬台;其中中國市場的比重將達77%,預計中國將會引領整個4K超高清3D電視市場發展。
“3D産業的發展與其他顯示方式不同,將影響上下游的一系列動作。而不管是4K、UHD還是OLED都可以和3D進行技術疊加。”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公司首席顧問馬俊穎指出。
主打不閃式3D的LG Display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其他顯示方式需要每個環節進行投入區分不同,不閃式3D實際上只需要在電視模組組裝之後,粘貼偏光片即可,電視是否需要3D功能還是根據市場和下游的客戶進行調整。之前企業在3D領域上的投入並不浪費。
放出“3D産業將死”言論的同時,飛利浦還同時宣佈也將和LG一樣,將重心投向OLED電視。理由是,未來將是OLED的天下,如果不趕緊行動,未來就要落後於人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飛利浦在彩電市場逐漸式微,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已經被徹底邊緣化。目前,飛利浦在各方面加大宣傳攻勢,放出這樣的言論是為了博眼球,增加市場關注度,殺個“回馬槍”。(孫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