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日嘉賓聚廈共議“舌尖上的安全”

  • 發佈時間:2016-02-29 07:29:44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2016中日食文化暨食品安全研討會在廈門召開。(本組圖/本報記者王協雲 攝)

  【背景】

  當前,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的部署,廈門市正在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主動應對食品安全監管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建立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體系,嚴防食品安全風險,提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值此創建工作推進之際,中日食文化和食品安全研討會昨日在廈門舉辦,拉開雙方在飲食文化和食品安全管理兩方面深度交流合作的序幕。

  本報訊 (記者 陳泥)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對食品安全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昨日,“中日食文化暨食品安全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行。研討會上,中日雙方代表圍繞“飲食文化與食品安全”這一主題進行了坦率、務實的討論。

  本次研討會由廈門大學、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及日本株式會社T&T JAPAN聯合主辦,共邀請到來自中日雙方政府、企業界等約150名嘉賓出席。此次研討會主要面向大學研究者、政府管理者、行業和消費者代表。會上,代表們圍繞“日本傳統食文化及其與中國食文化的淵源”,“對已發生的各類食品安全事故,日本採取的改善措施以及管理經驗”,“日本傳統食品的保護和認證制度,及其在法國、義大利等國的推廣經驗”,以及兩國食品安全現狀與對策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發言內容涉及環境科學、食品科學、營養學、健康科學、公共衛生、生物科學、管理科學和其他相關交叉專業。代表們一致認為,雙方應加強食文化交流,不斷深化在傳統食品、綠色農業、食品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雙方食品行業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市食安辦副主任饒滿華表示,廈門目前正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舉辦這樣的研討會,了解並借鑒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治理經驗,對於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監管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提高社會公眾食品安全素養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率的重要形式,對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具有積極意義。

  “日本的飲食文化是在地理性及歷史性的條件下,經過跨文化的選擇性接觸、取捨而逐步形成的。”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田中朝哉接受媒體採訪時説,2013年末,日本料理——“和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世界上第五項食文化遺産。而中日食品文化交流素有淵源,特別是從中國傳入的與飲食有關的各種觀念和技術,也是形成日本飲食文化的基礎。研討會茶歇時間,嘉賓們也共同品嘗和賞鑒了日本的傳統茶點。

  據了解,株式會社T&T JAPAN目前與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在傳統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領域已開展合作,主要致力於研究如何提升中國消費者對傳統食品的關心度,以及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識和管理。

  【觀點】

  日本食品安全管理經驗值得借鑒

  饒滿華(市食安辦副主任):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與日本飲食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日本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對象國。目前,日本運作著全球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其管理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良好借鑒。在經貿全球化的今天,不僅食品的生産、經營和消費鏈條已跨越國界,食品安全問題更成為全球性問題,日益受到政府、學術界、産業界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日本是全球食品安全監管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在制度建設、風險管理、標準體系、檢驗檢測、資訊公開等各方面不僅擁有先進的理念,還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很有啟迪作用,值得認真學習借鑒。

  下一步,市食安辦將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開展更多對外交流,著眼于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鏈條,圍繞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追溯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

  加大食品抽檢和監控力度

  陳猛(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兼食品安全與環境健康技術中心主任):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民眾的健康意識已經超越溫飽意識,安全需求超過了生存需求,品質安全也因此成為當前食品供給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推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抽檢結果反映,2015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檢17.2萬批次,合格率達96.8%,總體形勢是穩定向好的,但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五大方面:禁限用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不合格,以及金屬指標不合格(鎘米)等。其中,農藥獸藥濫用仍是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源頭污染的主要來源,重金屬、真菌毒素污染成為糧食安全的長期隱患,而非法添加劑和摻雜使假仍是我國現階段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

  為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未來我們應該著力完善食品安全相關限量和檢測方法標準,加大抽檢和監控力度;同時推行嚴格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體系,強化食品生産經營者誠信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

  【原聲】

  消費者有權知道食品由誰生産

  田中朝哉(日本駐廣州總領館領事):這些年,到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對中國客人來説,以壽司、烏冬面、清酒等傳統食品為代表的日本料理是“很親切的外國菜”。因為中日食文化有很深的淵源,日本料理的主食大米、拉麵等都來自中國。2018年秋天,日本還計劃在中國寧波建成海外規模最大、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大型百貨店,將引入大量日本食品品牌和店舖。

  日本在1970年代也曾遭遇過食品安全問題。當時的政府、食品流通業人士齊心協力,共同探索解決方案,最終保障了國民的食品安全。我們認為,食品安全要從田間使用的種子、肥料、農藥入手,在種植環節就嚴格把好關,再把監管延伸到生産、流通環節。在銷售終端,食品的生産商、銷售商是誰,出了問題應該由誰來負責,這些資訊應該向消費者明示。在日本超市銷售的很多食品,甚至連生産者的照片都會印製在包裝上,讓消費者一目了然,買得更放心。

  日中可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高橋孝宜(一般社團法人食品安全交流協會代表理事,兼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食品安全與環境健康技術中心顧問):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其實這幾年,日本也接連曝光了多起摻雜使假的食品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出現呢?我認為是有不少人都抱著“如果程度不是很嚴重的話就算了吧”的姑息心理。

  對於做飲食行業的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能摻假,如實標識,並提供給顧客安全、安心的東西。公司內部要設定嚴格的“安全準則”。大家互相檢查,互相監督,共同來遵守食品安全。對於食品安全,不存在哪個國家好與不好,而是應該看到,如果出了問題,最終的受害者都是消費者們,甚至是我們自己。

  我看到日本媒體還經常報道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其實,日本以前也有過空氣污染問題的。中國古語説“山若高,谷則深”,越是快速發展且收益較好的時候,越是食品安全和經營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可以這樣説,中國目前經歷的事情,日本從前也都經歷過,這是一個處在經濟高速成長期的國家必須面臨的。我認為,兩國應該在諸如治理大氣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上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