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 言:穩增長這手棋要盤活下好

  • 發佈時間:2016-02-29 03: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把穩增長、惠民生這手棋盤活下好,既要通過市場和政府作用的合力,堅定不移地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化解潛在風險,騰挪發展空間;還要善於發現市場潛在機會,及時挖掘産品細化空間,著力提升供給側的品質與競爭力

  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外部空間有收窄跡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發佈報告,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測各下調0.3個百分點,這就是一個信號。由於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如何有效穩定國內預期,把穩增長、惠民生這手棋盤活下好,就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經濟形勢的複雜變化,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自我調整的迴旋餘地和潛在增長空間依然很大。尤其是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配合,在改善和拓展經濟增長空間上,具有十分明顯的功效。

  以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工業為例,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同期非公工業增加值卻增長了7.9%,比工業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利潤比平均增速高了8個百分點。非公企業逆勢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市場機制在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等方面,發揮了自主調節的積極作用。

  再看服務業,2015年,服務業佔比繼續超過第二産業,全年稅收佔國家稅收的54.8%,其增量佔整個稅收的增量達8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順應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推動結構調整作用明顯;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市場機制倒逼産業結構朝著有上升空間新領域加快轉移。

  類似的例證還有很多。儘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結構調整挑戰很多,但辯證看待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堅持使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形成合二為一的正能量,中國工業乃至諸多行業都能在逆境中找到實現增長的新空間。從大的方面看,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出口導向受阻,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矛盾突出,去産能、去庫存任務繁重,但新的機遇和內需潛力恰恰就孕育在結構調整之中。最近,中央部署推動醫藥産業創新升級,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激勵新興産業、新型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從具體環節看,面對部分行業産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等現實問題,要堅決按照中央部署完成好各項調整任務,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改變滯後的研發和落後的生産方式,實現企業從粗放發展到精細運營根本性轉變。近年來,不斷有一些學者提醒説,即使在傳統産業領域,只要專注産品和服務品質的改善與創新,依然可以找到企業成長空間,這種呼聲值得重視。

  總之,要把穩增長、惠民生這手棋盤活下好,既要通過市場和政府作用的合力,堅定不移地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化解潛在風險,騰挪發展空間;還要善於發現市場潛在機會,及時挖掘産品細化空間,著力提升供給側的品質與競爭力。這樣,我們就能在複雜局面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作者:平 言 來源:經濟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