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至味在江湖的秘密

  • 發佈時間:2016-02-29 01:19:17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尋找北京的民間老字號

  北京有很多神話級別的小館子,每天都有人慕名而來排著長隊。有為一口吃食特意來排隊卻從不抱怨的“老餮”,也有偶然路過跟風兒湊熱鬧一邊排隊一邊探頭、跺腳的“生瓜蛋子”。

  他們是“家常的,草根的,狹仄的,好吃的小館子”,“大隱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因而在“吃貨江湖”裏得到格外地敬重。今天,請跟隨北京晨報記者的腳步一起去尋找,至味在江湖的秘密。

  老闆和食客都挺“軸”

  衚同深處的一碗豆腐腦兒,鄰家大爺小火慢燉軟糯香滑的豬蹄兒,街邊小店樸實無華熱氣騰騰的烙餅大饅頭,北京人藝旁的一碗清湯拉麵……北京城這樣的小館兒著實太多,家族生意,門臉不大,每天排隊,老闆多半沒啥笑模樣。他們固執地堅守著一畝三分地兒,出品著並不豐富的菜品。甭管是人多還是人少,颳風還是下雨,他們嚴格地恪守著開關門時間,節奏感絲毫不亂,想休息時就休息,誰敲門也不開。他們穩定地控制著食物的數量,賣完為止。任憑你磨破嘴皮,哪怕加錢誘惑,該排隊就得排隊,賣完了就是賣完了,沒有商量的餘地,想吃這口,明日請早。

  他們和食客的關係也頗為微妙。笑臉迎人的並不多,大都問一句答一句,除了點貨收錢,一般都不抬眼皮。可這卻並不影響食客們為了這口吃的“犯賤”,甚至為了維護這家小店和別人爭吵。好比張老頭,吃了幾十年的國強拉麵,從滿口牙吃到半口牙,面形也從毛細改成了大寬——怕塞牙。他一手握著話劇票,一手端著碗,正和一個南方口音的來客爭吵著: “這就是北京最好吃的拉麵,要什麼證據?我來了三十多年就是證據。”每到這會兒,汝老闆也只是靜靜地看著,並不言語。而勝利歸來的張老頭的大海碗裏,其實也並不會多幾塊肉。

  味道被回憶昇華了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對這群食客有著精準的畫像。“大隱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東奔西走,只為吃口熱乎的;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的確如此,對於每一個食客來説,區別只是好吃不好吃。食客總是固執地找尋第一口吃時的回憶,街邊路燈的亮度、跟誰吃的、當初賣多少錢、功能表是一張紙還是一個大本兒,一切都記憶猶新。他們見證著這些小店的變化,從四張桌子變成40平米,從街東頭挪到了西頭,老闆從少女變成了少婦,從吃一頓10塊錢變成一頓50塊錢,但只要味道是“老”的,他們就仍是忠實的擁躉。

  他們並非沒考慮過乾淨和衛生。就如同“該不該買醫院門口的煎餅”討論不出個結果一樣。在饑腸轆轆的早上排隊掛號,一個熱氣騰騰的煎餅起到的作用不僅是果腹,還是一種溫暖的安慰。在等待煎餅從一勺稀面到成熟的2分鐘裏,攤煎餅的大爺大媽可以準確地告訴你,哪個專家醫術好,誰的號你這會兒來肯定挂不上了。穿著病號服來買煎餅的也大有人在,他們執著于煎餅薄脆裏的那點油腥和甜面醬辣醬混合過的面皮兒,來拯救醫院裏寡淡的飯菜味道。也有“嫌臟”從來不吃醫院附近任何東西的。他們無法想像聚集了太多流動人口,又都是來看病的醫院門口怎麼可能有真正的美食,況且這美食就是個來路不明的私攤兒,卻被食客奉為經典、天天排大隊。

  味覺是一個城市的底色,是私密的也是公開的。小店只是承載了太多的個體記憶,其實味道早已被“幾十年如一日”的食客昇華了。

  堅守之外還有創新

  如今,這些小店也走到了創新的十字路口上。

  國強拉麵的汝老闆去年還琢磨著擴大店面,但今年飛漲的房租讓他徹底死了心。他並非守舊的人,三十多年前從蘭州來到北京闖天地,把西北麵食帶到了京城,也為自己攢下了家業。在連鎖開店的浪潮中,他猶豫了,機會也就轉瞬即逝了。

  “老頭豬蹄豬肘”的徐老爺子今年已經82歲,這位“退休後閒不住”的老人在不經意間留給了家族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今動手做豬蹄兒的都是小輩兒了,雖然湯是老的,方子是親傳的,製作過程全程有老爺子監督,可創新還是從小輩兒開始了。小兒子“四爺”發覺豬蹄、豬肘混在一個鍋裏一起燉味道更好,豬蹄吸收了肘子的油,肘子滲進去了豬蹄的膠質。外孫女註冊了商標“豬蹄幫”,租了店面,開通了團購。

  林靜小吃的門口多了好多電動摩托車,墻外也貼上了“百度外賣”的貼畫。不想排隊的“懶人”完全沒必要跑到店裏餓著肚子一站半小時心裏默念“吃完了別聊,趕緊走”了。

  我們還在原地不動,時代早已經轉身急行。沒辦法,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堅守一碗“十年前”的飯菜味道並不容易,他們只能跟上時代的小碎步,學習網際網路知識,學習品牌意識、學著平衡庫存,等著一幕幕大戲風起雲湧的展開。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相關報道見B02、B03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