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會説故事的文化古鎮

  • 發佈時間:2016-02-27 08:30: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永森陸衛林本報記者沈建華

  蘇北鹽城市大豐區草堰鎮,具有18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鹽業興盛,雄踞“淮南中十場”之冠,現有省、市縣文保單位23處,歷史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素有“露天海鹽博物館”、“東方鹽都”之稱。近年來,該鎮依託“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品牌,發揮人文優勢和生態優勢,挖掘歷史文化元素,建設歷史文化古鎮,在范仲淹當年主築的“范公堤”畔,崛起起一座會説故事的文化古鎮。

  會説故事的文化小鎮

  “我現在住隔壁,從小就聽我爸爸講發生在這裡的抗戰故事。現在來聽我講故事的人是越來越多了。粟裕指揮部舊址的鑰匙就在我這裡。”60多歲的錢胤紀天天在位於草堰河西老街的粟裕指揮部舊址做義務講解員,其實舊址也是他錢家的老宅。

  錢胤紀告訴記者,這些年來遊古鎮的人多,每逢禮拜天,尤其是節假日,自己飯都顧不上吃。“今年元旦早上我還在家吃早飯,就有人敲門,問我隔壁門開不開,想進去參觀。”錢胤紀説,見有人想參觀,他挺開心的。拿了鑰匙開了門,他還主動給遊客進行講解。

  “鹽官欺壓,百姓生活艱辛,張士誠與其弟等率鹽丁起義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嘉慶年間,李汝珍隨其兄在草堰佇留,鋪箋研墨,寫起小説,這便是《鏡花緣》的前半部;草堰還孕育出有“東海賢人”之稱的明代理學家朱恕,享譽鄉里,但卻終身不仕,以採樵行吟為樂……”説起小鎮故事,小鎮的人如數家珍,滿臉自豪。

  走在古鎮小街上,我們便會發現,初建於明代的永寧橋將草堰街市分為東西,沿岸酒肆、茶館、商鋪、民宅櫛次林立,商賈、過客行色匆匆,儼然一幅“清明上河圖”。小街上的一橋一宅一寺一井都在傳遞著久遠的文化資訊。

  徐俊如老人,是土生土長的草堰人,今年73歲。遠在蘇南的孩子們多次勸説他前去生活,但他始終放不開:“每天在小街上走走,聽聽義阡禪寺的鐘聲,和老朋友們喝喝茶,講講小鎮的故事,還可以到三元農莊聚聚,看看七彩花田……”徐俊如説,這幾年,不僅是越來越多的人不願離開,而且回來生活和前來遊玩的人更是越來越多。

  擁抱未來的綠色小鎮

  “一個鄉鎮的旅遊發展,能做怎樣的文章、多大的文章,關鍵是認識自己,把握趨勢;整合資源,創新發展;彰顯個性,做出特色。”鎮黨委書記夏紅霞説,近年來,草堰堅持將旅遊和富民有機結合,促進鎮村經濟轉型升級。

  為把獨特的文化資訊挖掘出來,草堰以“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鎮”為依託,充分挖掘提煉古鎮獨有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田園文化、休閒度假文化,並結合草堰千年古鎮積澱的廟觀文化、吳王文化、范公堤文化,使三元農莊與甘霖雨露生態園、古鹽運旅遊開發形成“三點一線”草堰旅遊新幹線。既保留古鎮的原汁風味,又能適度滿足商業開發的需求,在弘揚人文遺産的同時,獲取經濟效益,撬動地區經濟發展。

  在做好挖掘古文化資源的同時,該鎮還著力打造富有先打浪漫氣息的七彩花田項目,給日益紅火的鄉村遊注入新的活力。夏紅霞告訴記者,七彩花田是一座集觀光、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花卉主題園,將觀光旅遊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園內玫瑰劇場、夢田花圃、夢幻樂園、花田萌寵園、花田裏咖啡屋、農具展示館等特色景點全面建成開放,還規劃了1.4萬平方米的採摘區可供遊客採摘瓜果,8000平方米的草坪供遊客自主BBQ,著力彰顯鄉村遊玩的體驗性和愉悅性。去年國慶期間,七彩花田吸引了10多萬各地遊客旅遊休閒觀光,成為大豐鄉村旅遊一張新的靚麗名片。

  七彩花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