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六大舉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2-27 08: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海

  2016年中央1號文件是新世紀以來連續第13個以三農為主題的1號文件,文件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理念為引領,聚焦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小康,對“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做了系統部署。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該文件的一大亮點和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當前農業發展難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研讀和學習文件,以下筆者從六個方面對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舉措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是在農業生産上,強調“大食物觀”的理念,即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提出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這些提法與過去著重強調糧食生産和産量增加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即不再以糧食增産作為核心目標。具體來看,就是穩定水稻和小麥生産,適當調減玉米種植,擴大糧改飼規模,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改變目前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是在農産品進口上,明確提出完善農業對外開放戰略佈局,統籌農産品進出口,加快形成農業對外貿易與國內農業發展相互促進的政策體系,實現補充國內市場需求、促進結構調整、保護國內産業和農民利益的有機統一。這一提法首次將國內産業發展和農民利益納入到了農産品進口政策調整的考察範疇,表明中央已高度重視當前農産品大量進口給國內農業帶來的損害及對農民收入帶來的衝擊。在應對辦法上,提出推進進口來源多元化、健全貿易救濟和産業損害補償機制、打擊農産品走私等措施,加強對國內農業的保護。

  三是在農産品價格上,提出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市場調控制度和收儲制度,做到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並重。這與過去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糧食收儲價格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更多反映了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精神。具體來看,就是要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化新疆棉花和東北地區大豆目標價格試點,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把補貼直接發給生産者,從而避免政府行為對市場的過度干預。

  四是在農業業態上,把農産品加工、流通和休閒農業納入到“大農業”的範疇,提出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推進産業融合發展。這表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業已經由生産領域拓展到産加銷各個領域,兼具生産生活生態多種功能,這是對農業概念和內涵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在具體政策上,提出推動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産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完善農業産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五是在供給主體上,提出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中央1號文件濃墨重彩,專列一部分進行闡述,提出要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顯示了當前農業正經歷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到專業化規模經營的歷史性轉變,並從職業教育、技能培訓、資金項目、養老保險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政策。

  六是在産業支撐上,從農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資源環境、投融資等方面做了比較全面的制度安排。文件規劃了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的建設目標,明確了現代科技和現代種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農業資源保護、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的具體措施,強調了農業投入、農村金融、農業保險的重點任務,構建起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體系。(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