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構稱中國經濟下入全面通縮的風險小

  • 發佈時間:2016-02-25 09: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5日訊(記者林火燦)2月25日,廈門大學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今日在北京聯合發佈了“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2016年春季預測報告。報告預測,2016年至2017年,在投資減速的壓力下,我國經濟增速或將繼續下行,但增速下降幅度會有所減緩,中國經濟陷入全面通縮的風險相對較小。

  根據預測,2016年,我國GDP增速預計為6.66%,比2015年下降0.25個百分點;CPI上漲1.48%,漲幅比2015年上升0.04個百分點;PPI預計為-3.31%,降幅比2015年收窄1.9個百分點;GDP平減指數增速可能為0.09%,漲幅比2015年提高0.51個百分點。

  投資方面,製造業的産能過剩、房地産業的過度庫存以及企業普遍較高的實際債務負擔將繼續成為投資減速定的下行壓力。2016年按現價計算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預計為9.13%,比2015年下降1.11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由於短期內中國居民實際收入增速還難以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費習慣、消費傾向更難以發生較大變化,因而未來兩年居民消費將繼續保持緩慢增長態勢。2016年按現價計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為11.53%,比2015年小幅上升0.33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方面,儘管IMF預計未來兩年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但主要經濟體國家較高的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將繼續抑制中國出口增長。2016年,以美元、按現價計算的出口總額預計將增長0.83%,增速比2015年提高3.11個百分點;進口總額增速可能降至-8.36%,比2015年小幅提高6.06個百分點。2016年依然存在因經濟減速而導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及資本外流的壓力,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將繼續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預計2016年外匯儲備可能降至3.12萬億美元。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經濟減速是既有供給結構遭遇每人平均收入水準提高、需求結構轉換而導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與生産效率下降的結果。此外,收入分配結構失衡、生産要素市場化改革步伐緩慢、金融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滯後且不完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而轉變,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後制約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入手,總量和結構問題都不可偏廢,改善供給結構、效率與擴大需求兩手都要抓。”王燕武説,單純的、過分地重視降低無效供給,而不重視有效供給的擴大,不利於穩增長,且有可能導致緊縮疊加,導致經濟出現螺旋形下滑。因此,必鬚根據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上升而産生的需求結構轉化趨勢,在去過時、過剩、無效産能的同時,擴大投資,增加新産能,擴大有效供給,用擴大有效供給的投資擴大社會總需求,形成社會總供需之間的螺旋形上升正迴圈,做到“以創新促增長,以需求保就業”。

  具體而言,在供給側,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降低無效供給,更要根據需求對象及結構的變動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效率、供給品質,以及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靈活適應性。在需求側,要通過調整收入分配,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同時發揮利率市場化有效配置信貸資源的作用,使擴大的信貸資源充分滿足民間投資的需要,通過有效投資來促進産業結構的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