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地探索養老新模式 醫養結合成關鍵

  • 發佈時間:2016-02-24 15:13:00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林玄墨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加重,考驗著政府的規劃養老能力。而當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醫療和養老的分離,致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成了“常住戶”。“醫養一體化”越來越成為當前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解決養老問題的迫切要求。那麼,“醫”“養”該如何實現無縫對接?

  據了解,目前全國多地已經開始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2016年,北京市的西城、朝陽、海淀、順義、密雲五個區試點“失能補貼”,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進行補貼,每月不低於300元,幫助他們提高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能力;廣西提出,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符合標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基本覆蓋城鎮社區,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其中護理型床位超過15張,健康養老服務業及相關産業增加值達2000億元,建成15個左右規模較大、功能完善的養老服務業集聚區等。

  此外,把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和養老機構的模式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日前,《昆明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爐,方案鼓勵二級醫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科醫院、老年護理和康復等機構,主要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昆明市政協委員谷欣分析説,各級政府大力支援發展醫養結合,有其現實的背景和迫切性。老年人群體疾病病情變化快,治療和康復週期長,到大醫院看病並非最佳選擇。把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和養老機構,就成為了必然。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看,居家養老是最為普遍的養老模式,可以借助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做好醫養結合服務,社區的老年人和養老服務中心聯繫後,就可以在養老服務中心得到全方位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

  以青島為例,該市率先探索“醫養結合”新路徑,建立了政府主導、融合發展、全面覆蓋的服務模式,初步實現了醫、養、康、護“一條龍”服務。青島鼓勵二、三級公立醫院轉型為老年醫院、護理院或開設老年專護病房,18家醫院實現轉型,這是醫中有養;在養老機構中建醫療機構,全市14家養老機構,設置醫療床位858張,這是養中有醫;大型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這是醫聯結合。沒有條件辦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探索養醫簽約,由醫院承擔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

  另據了解,與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截然不同的是,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量床位閒置。對此,山西省衛生廳新聞宣傳中心主任劉洋建言,民政部門與衛生計生部門應溝通協調,明晰“醫養融合”服務機構的權屬界定,明確這種機構的管理主體、或者界定相關部門的監管範圍,將有利於促進其發展;人社部門、衛生計生部門對開展“醫養融合”的養老機構納入醫報定點機構,將基本醫療費、日常護理費、康復保健費等項目納入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報銷範圍;民政、衛生、質檢部門要儘快制定“醫養融合”服務評價標準和管理制度,委託第三方機構加強對醫養融合機構服務品質和效果,將評價結果與財政補貼、政策扶持、部門考核掛鉤,加強對這些機構的引導和監管。 (林玄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