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讀懂“城市現代化”內涵
- 發佈時間:2016-02-24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什麼樣的城市才是“現代化”的城市?有的人認為,高聳的建築、宏偉的廣場;有的人覺得,要像紐約市曼哈頓“第五大道”那樣;還有的人堅持,科技感十足才是唯一標誌……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打造現代化城市總目標,提出了解決制約城市科學發展深層次問題的具體措施辦法,厘清了人們對“現代化”的認識誤區,對於更好地促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意見》提出,“務必清醒地看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一連串“問題清單”清晰地表明,“現代化”不是城市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第一高樓”不屬於現代化城市的“標配”;“現代化”不等於“水泥森林”全覆蓋,特色缺失、千城一面只屬於低品質的重復建設;“現代化”也不是一切向“西方”看,曼哈頓再現代化也只是曼哈頓的現代化,沒有文化傳承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城市;“現代化”更不等於“城市病”蔓延,一個長期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的城市,生命力只會越來越弱,何談現代?
打造現代化城市,就要讀懂“現代化”的內涵。“現代化”首先體現在發展理念上。《意見》明確,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方針”,這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符合城市發展規律,反映了全球發展理念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願望。打造現代化城市,必須要以科學的新理念為指導,真正將之貫徹到城市管理建設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中去。
“現代化”還體現在規劃、建設、管理上。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建設好城市,規劃好是頭等大事。要依法規劃、科學規劃,提高城市規划水平,防止“建了拆、拆了建”等大拆大建現象涌現。建設環節也同等重要。要落實工程品質責任,加強建築安全監管,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廣建築節能技術。管理現代化水準高不高,也是城市現代化與否的標誌。要適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推進依法治理城市,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市治理機制,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推進城市智慧管理。
“現代化”還體現在和諧宜居上。現代化的城市不僅需要現代的建築,還要有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不僅要有清新的空氣、乾淨充足的水,還要有強大的水源涵養能力、雨洪排澇系統。這就要求,要按照《意見》的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恢復城市自然生態,強化污水處理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文化遺産傳承和保護和合理利用,讓“鄉愁”“文化”不只停留在記憶。
“現代化”更體現在城市公共服務的完善高效上。一戶住三四代人、幾百人共用一處旱廁……這樣的服務水準顯然不行。要大力推進棚改安居,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配套服務水準。要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要優化公共交通,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要健全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教育、醫療等服務的承載力,打造方便快捷現代的生活圈。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讀懂“城市現代化”的“現代化”內涵,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走好落實、再落實這個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走下去,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才能夢想成真。(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