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官員揭秘科研經費利益鏈:國務院文件被地方抵制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48: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萍疾棵毆僭苯頤乜蒲芯費利益鏈

  謔 | 某省科技廳退休官員

  整理 |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張偉

  蒲芯費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了政府官員尋租的資源。

  一直以來,科研經費資源的分配特點是:分散,碎片化。為什麼呢?便於尋租,分散的科研資金可以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這個錢不是一個人掌握的,是一個“集團”掌握的。科技部門的處長和領導們都可以介紹關係來拿項目,權力最大的是某些廳級領導。處長把項目給了誰,廳長是知道的,因此廳長的關係處長也要照顧。

  以前,不同的人會打來電話要項目或説情,他們要照顧方方面面的關係,包括上級的領導以及有利益關係的部門。例如,編制部門的,你給我課題,我給你編制;甚至某些強力部門的領導也來要項目。

  這就變成了沒有關係的基本上拿不到科研項目,有關係的可以年年拿,甚至可以一年拿好幾個,從這個處拿了,又從另一個處拿。我們還有人專門幫人做項目申報書的,就是所謂的科技服務。你的項目我來幫你申報,肯定得。而你自己去申報就不可能得。就像食物鏈一樣,每一個部門在食物鏈中都有它的一塊利益。這條利益鏈,如果不改革或是不反腐,它是相對平衡的。錢就會這麼分下去,大家皆大歡喜。

  萍疾棵潘淙徊皇喬渴撇棵牛但它有油水,全部是真金白銀。一年十幾個億都是白給的。給了你以後,也不管你使用得怎麼樣,效益怎麼樣,照説是要管理的,但基本上都不管。因此,大量的項目逾期不結題驗收,按時結題率極低。科技部的項目基本是委託各省廳進行管理,通過廳裏申報,也由廳裏負責結題驗收。這種項目不結題的也非常多。

  即使很多項目通過了驗收,但那也是假的驗收。驗收的專家都是管項目的人御用的,裁判員和運動員是一體的。

  有的項目從一開始申報到最後驗收,一條龍都是假的。這當然是科技部門自己本身不作為造成的,最主要的是,科技部門自己的人就參與在這裡邊,裏應外合,內外勾結,當然,還有上下勾結。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沒有制度嗎?不,制度是相對健全的,而且很嚴格,但基本不執行,沒有人想要去執行。因為監管部門的人也在撈自己的利益,他怎麼會去監管?於是,誰也不查,誰也不願意查。

  這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政府部門直接管項目,管理者把這個直接當作了尋租的平臺。中央已經看到這個問題,2014年底,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文)。該方案提出,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充分發揮專家和專業機構在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具體項目管理中的作用。同時要求,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全部納入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資訊系統和國家科技報告系統,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資訊公開和痕跡管理。

  但這個文件在地方受到了普遍的抵制。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項目,而是交給專業機構管,這等於是革自己的命,斷臂。要把決定資金分配的權力分給專業機構,他們哪肯幹。二是,要求對科研資金進行整合,科技部門的資金只是一部分,而且是小頭,大頭在各個部門,中央層面的整合就很難,各地方更沒有人願意整合。目前阻力很大,僅科技部門內部的阻力就非常之大。科技廳內部原來的科研經費都在各個處裏,如果統一起來,各個處就沒權了。而且,項目一集中,課題的數量就減少了,很多關係就照顧不到了。原來很多是為了項目而項目,很多課題做出來之後根本就沒什麼效果。

  從目前來看,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非常低。甚至可以這麼説,相當一部分經費都進個人腰包了,或者被揮霍掉了,而沒有真正用在科研上。

  如果這種局面不做改變,我們談創新就是一句空話。我相信改革勢在必行,但這將是一個非常痛苦、艱難和漫長的過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