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呂梁山區棗業如何走出困局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30: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在扶貧開發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要實現“通過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農産品加工業具有天然的優勢。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要支援貧困地區發展農産品加工業,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産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當然,貧困地區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還存在諸多“短板”,補齊這些“短板”不僅是産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也是扶貧開發的應有之義。

  本報記者吳晉斌

  山西省永和縣閣底鄉于家咀村有4萬株棗樹。全村目前剩下12個勞動力,大多數都在50歲左右。2015年,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的專家在這裡發現了許多被“棗瘋病”侵染的棗樹。“這8、9年我們對紅棗越來越灰心,村裏很多人的棗樹有的都好幾年沒管過了。”于家咀張姓村民説。

  永和縣所在的呂梁山區是國家重點扶持的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上世紀90年代,呂梁山棗區曾是山西乃至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的棗生産區域,以木棗系列為主要栽培品種,面積約200萬畝,佔全省的40%,年産量約30萬噸,約佔全省的一半以上,從業人員保守估計有七八十萬人,一度是呂梁山區脫貧的支撐産業之一。

  如今,産品市場競爭力弱、産業化程度低導致棗賤傷農、勞動力流失管護跟不上、缺職業棗農,科技難以形成生産力,呂梁山區棗業面臨困局。200萬畝的“脫貧樹”需要有效手段去點“樹”成金。

  缺職業棗農,産業不進還退

  紅棗是中國獨有的果樹,品種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全國栽培面積約3000萬畝,總産超過600萬噸,佔全世界的99%以上。紅棗可鮮食、制幹、觀賞或加工,綜合利用價值極高,該産業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綠色産業。

  山西是我國傳統的棗主産省份,是棗的原産中心、生産中心和優勢栽培中心,全國最大的棗樹種質資源圃就在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棗樹分佈于全省的90多個縣,面積約500多萬畝,總産量達60萬噸以上。呂梁木棗主要分佈在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和興縣4個縣域的66個鄉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呂梁紅棗産業主要以幹制棗、低檔蜜餞和馬牙棗類佔領市場,每斤鮮棗2元、幹棗5元,曾長期佔據國內主要棗果市場。

  從2003年開始,以交城駿棗和太谷壺瓶棗為主的山西優良紅棗品種被大量引種到新疆、寧夏等地,隨之打造出來的“新疆駿棗”品牌迅速佔據國內主要紅棗市場,而原産地山西的幹棗因個頭較小,品相不如新疆大棗,逐漸失去市場。

  引領市場的呂梁紅棗為何沒有與時俱進?

  缺職業棗農是一個現實問題。與幾乎同時起步的晉南果園比較,呂梁紅棗産業在這一方面的缺失顯得更加突出。

  晉南稷山板棗、臨猗梨棗等無論在品種的更新換代、管護技術提升、品牌打造上都很專業。臨猗縣山東莊的李長娃從挖酸棗樹嫁接開始從業30年,目前30畝冬棗能賣300萬元。能賺大錢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直走在産業的潮頭。晉南水果在當地一批職業果農的引領下,逐步完成了産業的升級。

  反觀呂梁棗業,30年來裝進籃子裏就是棗、收不回來就當肥,老百姓沒有也不敢把棗樹當成致富産業,棗業的種植基本上是兼業行為,沒有培育出職業棗農,對市場變化不敏感,棗業自然不進則退。

  兼業化生産需專業化服務匹配

  與沒有職業化棗農“對應”,呂梁紅棗目前以青棗蜜餞、貢棗蜜餞、馬牙棗等初級加工産品為主,能保全紅棗營養、便於消費者安全食用的棗休閒食品和食品中間性輔料産品幾乎沒有。2015年,很多企業又在拼殺一款棗夾核桃的産品,加工深度可見一斑。

  從新疆收購原料,打山西品牌已經是山西紅棗行業公開的秘密了。龍頭企業引領不力,同質化低水準産品競爭導致了行業利潤攤薄,處在下游的農民從棗業找收入更難。2015年,記者隨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調研,所到之處大量廢棄棗果,部分棗農連晾棗積極性都沒有。

  職業化棗農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職業化管護棗樹成為呂梁木棗産業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了留住産業,永和縣林業局招募了專業的管護隊伍承擔起管護工作,成員多是些當地有棗樹種植經驗的棗農。

  不知道大批棗樹得了“棗瘋病”,不知道得了“棗瘋病”的棗樹必須連根拔起才能減少損失。“我今年53了,現在學技術感覺也很吃力。”一位棗農説。

  “現在的技術下鄉缺乏連續性,棗農連一些最起碼的管護知識都不懂,每次就只能從最淺顯的東西教起,這種重復啟蒙工作,再有積極性也是心有餘力不足。”山西省農科院的賀潤平博士説。

  “兼業化生産需要專業化服務,就像傻瓜相機一樣,為農民提供整合物化技術整合模組,農民可能不懂為什麼,只需要到什麼時候幹什麼就可以了。”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李捷所長説。近年來,穀子的種植面積增加就是因為山西有了好的農機農藝結合技術模組。這意味著,作為承載精準扶貧的特色棗業目前在科技服務上,需要三類精準的手段:綜合配套技術、科學配伍的專用物資、有針對性的適應型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用“一縣一業一品

  ”支撐特色産業精準升級

  山西呂梁山、太行山兩大集中連片貧困區有21個扶貧攻堅縣。特色産業升級成為21個縣脫貧看得見的可持續手段。最近,山西省提出了用“一縣一業一品”的理念推動特色産業的提檔升級,成為山西特色農業踐行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抓手。

  “上一次農業調産如果以産業為載體就可以完成的話,那麼這一輪的調結構轉方式應該是以産品為載體的。”山西省農業廳廳長關建勳説。

  “一縣一業一品”理念是指,以縣域為單位的農業特色産業要在新品種推廣、新産品開發、大品牌打造上下工夫。

  “就呂梁木棗來講,品種和産地定位應轉為優質加工原料品種和優質原料産地,同時進行産區加工品種改造升級,需要分幾步來走,一是嫁接改良新品種。目前我們從呂梁山選育的臨黃1號,適應好,抗裂果,豐産性和商品性都不錯。”

  “其二,這麼多木棗樹,一下子全改良也不現實,應該重新市場定位,做深加工,將內在品質好卻賣不出價格的棗果甚至殘次果有效開發利用。比如我們成立的紅棗技術産業聯盟擁有的紅棗白蘭地、紅棗醋飲、紅棗果酒等釀造産品,國外是沒有的,我們的紅棗深加工産品具有稀缺性;國際市場上果酒是趨勢,所以,無論在品類上還是在中國特色産業的國際表達上都能支撐起高附加值的棗業發展。”

  “其三,棗渣也是高膳食纖維産品,還能深度開發出好産品。對木棗全加工,保守估計可以支撐起木棗3~5元/斤的收購價。”李捷説。

  目前,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牽頭,聯合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天香果莊園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和企業,創建了山西紅棗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抓住呂梁紅棗市場定位、商品化生産關鍵技術研發、裂果殘次棗綜合利用和産後商品化精深加工等關鍵環節組織創新攻關,目標是讓紅棗産得下、收得回、存得住、銷得出,為山西特色産業精準扶貧提供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