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麻雀”和“鳳凰”都有專屬

  • 發佈時間:2016-02-23 07:32:22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電影鏡頭到長春街頭 高端定制走向大眾化

  長春晚報記者 孫霄 攝影 張揚

  “牛津好過布洛克。”在去年熱映的大片《王牌特工》中,舉手投足有著翩翩貴族風度的英倫紳士“臉叔”,帶著草根小鮮肉“蛋仔”,走進坐落于倫敦街道上的一家老牌西裝定制店,在裝修高級考究的店面裏,從西裝、皮鞋到形形色色的配飾,一切都將為客人量身打造……堪稱“麻雀變鳳凰”的起點。這個經典場景不僅使影片被戲稱為“007版的《窈窕淑女》”,也使得“私人定制”作為“高大上”“貴族范兒”的象徵,給粉絲們留下了令人艷羨的印象……

  在一家主打“私人定制”“原創設計”的小小珠寶店裏,張大寧既是創始人和店長,又是首席設計師和最有經驗的匠人。“經濟形勢不同了,一些傳統觀念將被顛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行業、商家都在試圖把個性化消費當作越冬的突破口,私人定制正在走向大眾。”張大寧表示,“麻雀”也能享受私人定制將成為珠寶行業近期發展的一個趨勢。

  圖①:張大寧給客戶看設計圖。

  圖②:張大寧為顧客打造專屬。

  過程

  四步搞定量身定制

  受影視、書本中“高大上”場景的影響,一提到私人定制,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價格貴、出貨慢、做工複雜,總而言之,就是與普通人的生活、“草根兒”階層的快餐文化格格不入。

  “由於珠寶行業原材料本身的昂貴,無論是量産還是私人定制,都不能説把成本極大地壓下來,但是跟歐洲傳統的高端定制相比,在長春興起的私人定制,流程和價格已經足夠平民化了。”張大寧糾正了這一觀念。

  “其實刨除電影裏那些誇張效果,私人定制一件珠寶沒有那麼複雜,只需要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搞定。”張大寧介紹説,店內所有的房間都安放著玻璃櫥窗,裏面陳列著他設計好的得意之作,顧客首先可以在這其中瀏覽,如果沒挑選到稱心如意的成品,就再來到沙龍裏,和設計師説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材料和設計,接下來,設計師會根據顧客的體形、膚色、生日、星座、著裝風格、偏好,以及給出的材料範圍等,當場做出草樣,到顧客滿意後,再進入製作環節。“如果是穿珠手鍊一類的,正好也有原材料的話,我在店裏就能加工,帶金屬底座的飾品需要交給工廠。”張大寧説,視設計的複雜程度,最快的一兩天就能取貨,從預選成品、交流個性資訊、敲定草圖到工廠製造,僅需四步就能完成一件量身定制的珠寶。

  價位

  “草根兒”也能享受定制

  高端定制之所以在大眾眼中高不可攀,無非是高檔材料和獨家設計兩方面抬高了成本。張大寧告訴記者,特別是珠寶定制,在材料方面原本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一些自然界裏特別少見的礦物,如大顆粒的寶石,本身就是難得的奢侈品。

  “如果説材料是一個公開的體系,大家都可以拿到的話,那它的奢侈性主要在於原創設計。”張大寧説,珠寶雖昂貴,但在原材料分量、質地極其近似的基礎上,一件私人定制的珠寶首飾與珠寶店櫥窗裏的成品相比,價格並不會抬高得離譜,那些不需要設計底座、做工簡單的飾品,價格也更為“親民”。“打個比方説,現成的青金石、粉珊瑚等材料穿成的手鍊,一件最低也就2000元到3000元,以月光石為主體、底座為18k金的項鍊,價格約上萬元,總之,不管你是‘土豪’還是‘草根兒’,只要你的經濟條件足夠在珠寶店買成品,也就有條件享受私人定制。”他笑著説,私人定制不再是《窈窕淑女》中“麻雀變鳳凰”的神秘魔法,而是鳳凰和麻雀都能找到自己的“專屬”。

  現象

  高端定制走向平民化

  “在珠寶行業,長春目前有多説10家,少説也有5家的私人定制個人店,這還是受到了客觀存在的設計師數量的限制,而原有的大型珠寶店,近兩年打起‘私人定制’旗號的,少説也有三四成。”作為資深的業內人士,張大寧介紹説。

  自從2007年從南非留學回來後,張大寧在2009年開始擔任香港一家珠寶公司的設計顧問,後又擔任了香港另一家珠寶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業內的見聞讓他逐漸發現,國內珠寶市場正在嬗變,人們對珠寶的認知更加深入,一個人不只是滿足於擁有一兩件珠寶,更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個性設計。於是2009年起,他以自己的工作室為據點,嘗試給朋友、熟人定制原創設計的珠寶首飾。今年1月,經過多年的市場試水,他終於決定正式開一家專做私人定制的珠寶店。

  無獨有偶,私人定制的興起,以及資深業內人士向定制業務的轉向經營,不僅僅在珠寶行業記憶體在。“我們店裏雖然也有成品,但無論是尺碼、顏色、細節的個性化修改,還是顧客想從頭按自己的想法來製衣,我們都可以接單。”擁有自己“皮草屋”的80後長春女孩佳佳告訴記者,個性化設計、私人定制是她的主要經營方向。

  觀念

  定制不等於“做衣服”

  “在服裝行業,對咱爸咱媽、爺爺奶奶等長輩來説,‘做衣服’的經驗恐怕要比‘買衣服’還多,價格也更便宜,但我們近年來所説的現代‘私人定制’,與老一輩心想的‘做衣服’不是一個概念。”佳佳解釋説,過去所謂的服飾定制,也就是俗稱的“做活兒”,是在國內勞動力還比較廉價的時期産生的階段性概念,而如今,國內的勞動力成本有所提高,過去很少提及的“原創設計”也作為必不可少的成本與環節構成,滲入各行各業中。近年來在珠寶、皮草、高級成衣等行業興起的“私人定制”理念,實際上應該説是歐洲“高端定制”理念的民間化。

  為什麼高端定制走出了“高大上”的小圈子,在長春走向了民間化呢?佳佳表示,個性化消費是行業在需求趨於穩定,競爭卻日益激烈的現狀下,尋求的突破口之一。

  “2012年到2013年間,珠寶行業的競爭就到了一個空前激烈的時期,古玩市場的突然興起,是兩個行業産生了交叉,珠寶業內進來了一大批人,業內的效益整體上在下滑。”張大寧告訴記者,在市場衝擊下,必須尋找越冬的新思路。而此時人們追求個性化消費的趨勢也在漸漸浮出水面,“不僅僅是高端客戶,大眾也在追求專屬於自己的産品。”他分析説,對於私人定制的未來自己並不擔心,因為在原創面前競爭不可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