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低首付減少了購房成本嗎

  • 發佈時間:2016-02-23 02:10: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如果提高首付買房子,非但能減少按揭的利息成本,而且大家買到的都是“今天房價”的房子,人們的購房成本才能真正地降下來。

  2016年,“去庫存”成了政府對房地産市場最關注的重點。

  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了一則重大決定,在不實施樓房“限購”措施的城市,對於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家庭,原則上最低首付款降低至25%,各地可向下浮動5個百分點;而已經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即便貸款尚未結清,為改善生活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將調整至不低於30%。

  此項政策一經公佈,立刻引發了各方的熱議,有經濟學家分析説:樓市政策暖風或持續兩三年,此類降低首付的做法,能夠降低購房者的購房成本。

  降低首付能減少購房成本?錯!這個説法是欠妥當的,甚至可以説違背了金融的基本常識!

  首先,從金融的角度來分析,首付降得越低,金融杠桿就越高。舉例來説,如果購買一套價值100萬人民幣的房子,假設貸款利率是8%,將分期25年還清債務。如此一來,10%與25%的首付款利息,前者為116,063元,後者是96,717元,怎麼可能減少購房成本?!

  其次,降低首付加大了銀行的“乘數效應”,即大眾手中就都有了“明天的錢”,首付越低,人們的購買力就越超過他們的實際收入,市場的供求關係立刻被扭曲,房價就越將被“明天的錢”而推高,用尚不存在的、明天的錢去購房時,那種不實的“求”便無限增大,房價自然急劇上升。這樣的話,在今天去買“明天房價”的房子,怎麼可能減少購房成本?!

  恰恰相反,如果提高首付買房子,非但能減少按揭的利息成本,而且大家買到的都是“今天房價”的房子,人們的購房成本才能真正地降下來。

  而由於股市不振、上一輪震蕩的余波仍舊未平,黃金更是難以保值(上次大媽抄底華爾街的傷痕依然存在,黃金依然在漫漫熊市之中),因此對缺乏投資渠道的普通投資者來説,似乎只有房子才能抵抗財富縮水。

  那些手上持有多套住房的,大多都把房子作為投資品,希望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而目前的中國樓市,經過政府多年反覆的各種救市政策,顯然已漸進擊鼓傳花的最後階段。關於國內房價的未來走勢,近來市場分析分成了兩極,有人説房價將斷崖式暴跌,而有的卻説價格將井噴十倍。

  這兩種説法都有些危言聳聽。個人認為,樓市短期走勢的大概率將是: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小幅上漲,二線城市止漲,三、四線城市將下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高達68632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4%,創下歷史新高。當前樓市除了具備剛需的正常消費品屬性之外,同時還是一項保值增值的投資産品。也就是説,買房子等升值的投機行為佔了相當比重。

  進一步説,在商品社會裏,房屋是最大、最有利可圖的商品。既然房子是商品,它就一定符合商品的價值規律。猶如股票的基本價值是從企業未來的盈利中獲得,住房的基本價值是源於未來出售或出租住房産生的收入。而當下,無論從租售比,還是從房價的收入比來看,中國房價都已經脫離了基本價值,泡沫早就形成了。

  而有史可鑒,持續過熱的樓市將和金融危機如影隨形,房價不可能無限制地漲上天。因為從本質上來分析,房地産業是靠高杠桿的銀行貸款支撐著,它畢竟不是製造業(建築業才是製造業),越是依賴銀行房貸,距離金融危機就越近!

  □陳思進(資深風險投資顧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