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嗎?

  • 發佈時間:2016-02-23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近年來,甲狀腺癌已成為增速最快的實體性惡性腫瘤,佔女性惡性腫瘤第五位。請關注——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嗎?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甲狀腺癌發病率接近萬分之一,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中青年女性。“50歲以上人群甲狀腺結節發病率可達到50%,90歲以上甚至可以達到100%。”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浩教授介紹説。我國甲狀腺疾病患者數量、甲狀腺手術例數及複雜手術不斷增加,而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仍被低估。

  甲狀腺疾病多發

  “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的多發病和常見病。”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田文教授解釋説,80%的結節是良性的,根本就不需要做治療,只需要每半年做一次復查。“一般來説,0.5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需要半年復查一次;對於0.5釐米以上的甲狀腺結節或那些生長較快的單發結節,則需要3個月復查一次;已達到1.5釐米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則需要早些手術切除。”

  造成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很多,如放射線、飲食因素、基因遺傳、不良情緒、激素水準等,因此患了甲狀腺疾病並不能將其單純地歸咎於加碘食鹽。“碘鹽並非造成甲狀腺腫瘤增加的原因,但碘鹽攝入過多過少對人體都有害。”田文表示,對於沿海地區居民,可以適量補充無碘鹽,海鮮攝入少的內陸居民,則需要補充一定碘鹽。

  與甲狀腺結節被過度關注相反,甲狀腺癌相對其他癌症,因其通常愈後較好,而往往不被重視。甲狀腺癌在國外又被稱為“寂靜的殺手”。很多甲狀腺腫瘤患者在初期甚至都可以從外觀上看到瘤子的存在,但他們覺得這個腫瘤不疼不癢,不影響吃也不影響喝,因此並不會把它放在心上。造成一些本可以被根治的病人,被拖延到骨轉移、肺轉移,讓很多醫生痛心不已。

  甲狀腺手術要求精準

  與胃癌、肺癌等常見的惡性腫瘤不同,甲狀腺癌具有非常典型的特點,惡性度差別極大,如比較少見的甲狀腺未分化癌惡性度極高,無論手術或者化療、放療效果都不好,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一般不超過一年,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而較常見的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惡性度就較低,大部分病人都能夠完全治愈。

  事實上,甲狀腺病是外科主導的疾病,無論是良性結節還是惡性腫瘤,安全可靠的手術,可以讓患者終身受益。但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即便再先進的技術保駕護航也無力回天。因此,對於甲狀腺惡性腫瘤,儘早處理才是王道。

  “隨著我國甲狀腺疾病患者數量、甲狀腺手術例數及複雜手術不斷增加,甲狀腺手術相關並發癥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姜可偉介紹説,喉返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主要並發癥之一,因為甲狀腺和神經密不可分,或由於腫瘤可能侵襲到神經,如果手術經驗不足,極容易造成神經損傷,使病人説話聲音嘶啞,甚至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死亡。“在患者人數和手術例數日益增多、人們對生存品質要求日益提高的現況下,我們急迫需要更為精準、安全、有效的技術手段保護喉返神經,為甲狀腺手術保駕護航。”姜可偉説。

  喉返神經保護很重要

  神經監測技術這項革命性的創新,使得甲狀腺手術更加精準、微創,並有效降低並發癥,讓廣大患者受益。田文解釋説,術中神經監測技術(IONM)的原理是應用神經電生理特性,手術時用探針釋放微電流,觀察神經肌電圖變化以監測神經功能。“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IONM可有效保護神經功能,提高手術安全性並降低並發癥風險,現已成為喉返神經保護的有效輔助手段。”

  “就好比是地上的電線,一旦不小心碰斷無法恢復,監測技術就是先把線找出來,然後進行保護,因為這個神經對患者來説非常重要。”但新當選為組長的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教授孫輝也指出,目前全國範圍內對甲狀腺術中喉返神經保護的理念與方法各有差異,喉返神經損傷的發生率仍被低估。

  孫輝表示,以往手術中對喉返神經的保護是通過醫生的直觀觀察,手術的技巧分離出來的,主觀性比較強,醫師水準、醫院等級差異較大。學組的成立就是為了提高業界對於甲狀腺術中神經監測技術的認識,規範醫師技術培訓、促進推廣臨床應用, 引領前沿科學研究、帶動國內技術進步,共同把握神經監測技術的研究動態,向甲狀腺疾病診療的精準時代邁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