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每桶25美元 俄做好最壞打算?

  • 發佈時間:2016-02-22 20:30:4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以來“跌跌不休”的國際油價似乎已耗盡了俄羅斯所有的信心。據俄塔斯社消息,目前俄羅斯央行正在制定2016年俄金融體系新的壓力測試方案,方案本身並未引發關注,外界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俄央行進行壓力測試的前提條件,即以國際油價每桶25美元為基礎。而就在不到兩個月前,俄羅斯在進行能源行業壓力測試時,還是以每桶30美元的價格水準為基礎。

  究竟2016年國際油價將會處於怎樣的水準?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能源收入的俄羅斯又能否迎來反轉呢?

  供給端僵持不下

  供大於求是公認導致國際油價暴跌的根本原因,可惜原油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至今也沒有出現徹底解決的跡象,其間一度傳出原油輸出大國沙特計劃減少石油産量、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謀求集體減産的消息,但或被證明只是傳言,或並未付諸實踐,國際原油市場供大於求的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指出,市場份額決定市場話語權,有了話語權就能夠決定市場價格,由此導致決定國際油價走勢的幾大原油輸出方,包括OPEC、俄羅斯、伊朗、美國等均不願意主動減産,因為若此時其中一方主動減産,其他國家或組織沒有跟隨,那麼後者不僅會得益於前者減産後的原油價格上漲,市場份額也會同期擴大,而前者則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在“誰先減産誰吃虧”的心理支配下,宋智晨認為供應過剩還會貫穿2016年全年,國際油價難見起色。

  另外從技術角度講,減産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俄語系副教授宋艷梅表示,人為減少石油産量意味著部分設備的停運、多餘石油的儲存,而這會導致生産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的增加,以及國內失業率的上升,給社會及經濟帶來的壓力不一定比低油價帶來的衝擊小。

  目前關於解決低油價問題的最新進展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凍結原油産量的協議,並獲得了阿聯酋、伊朗等國的支援。不過,市場卻並不看好這一“凍結”協議對國際油價的提振作用,理由是“凍結”意味著不再增加,並非“減少”,協議的效用將因此大打折扣。何況,協議規定要將産量凍結在今年1月的石油産量水準,而今年1月,幾大産油國石油産量都處於各國歷史高位區間。

  統計數據顯示,沙烏地阿拉伯1月産油量達到1020萬桶/天,稍低於去年6月創紀錄的1050萬桶/天;同期俄羅斯産量接近1090萬桶/天,為後蘇聯時代以來的最高水準;委內瑞拉240萬桶/天;卡達68萬桶/天。

  俄經濟反轉難見希望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以國際油價每桶25美元為基礎進行壓力測試似乎也便容易理解了,何況進行壓力測試的目的就是將整個金融機構或資産組合置於某一特定的(主觀想像的)極端市場情況下,然後測試該金融機構或資産組合在這些關鍵市場變數突變的壓力下的表現狀況,看是否能經受得起這種市場的突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劉華芹也表示,每桶25美元確實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價格,但也是在2016年可能出現的價格水準。而她個人推測,2016年國際油價會在每桶40美元左右這個水準徘徊。

  至於處於低油價環境下的俄羅斯經濟,劉華芹認為,其經濟增長的希望只能寄託于政治環境的好轉,加之自身産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可惜的是,這兩大決定性因素前者是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中,後者則註定是一個漫長的調整過程。而在情勢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轉前,俄羅斯經濟都會身處寒冬。樂觀估計,這一過程至少會需要3~5年的時間,其間經濟的任何衰退反覆都是意料中的表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