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報 報什麼 報給誰
- 發佈時間:2016-02-22 03:31: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唐 婷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指南發佈,引來了眾多科研人員“圍觀”。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便是其中一位,“和項目申報密切相關的‘怎麼報’‘報什麼’‘報給誰’,是我最關心的”。為了幫像龔龑一樣的科研人員找到答案,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科技部相關工作人員,聽聽他們怎麼説。
新增“預申報+預評審”
如果將項目申報比作一場打怪通關遊戲,往年的關卡主要是申請受理、申報形式審查、項目評審和立項,今年則為“闖關者”增加了一個預申報減負“神器”。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劉兵處長介紹,申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科研工作者很多,但最終能立項的畢竟有限。為了避免很多科研工作者辛苦填寫了全套申報書而未能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面推行“預申報書+正式申報書”的申報評審方式。即先由項目申報者提交3000字左右的預申報書,詳細説明申報項目的目標和指標,簡要説明創新思路、技術路線和研究基礎。預申報截止後,如果項目申報數量較多,可以先進行一輪預評審,預評審可採取網路評審、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等方式,但不需申報單位答辯。經過預評審的環節,遴選出3—4倍于擬立項數量的申報項目,進入第二輪的申報者再提交詳細的正式申報書,進入正式答辯評審。
“從前期試點來看,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避免了不必要的申報準備工作,在項目管理中貫徹了服務理念;同時,預申報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形式審查階段出現大量項目被取消申報資格的問題。”劉兵表示。
同時,結合前期試點專項的申報組織工作經驗,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整理了項目申報常見問題答疑,將與申報指南一起公佈,方便申報的專家查閱、解惑。
項目指南全創新鏈佈局
當科研人員耳熟能詳的973計劃、863計劃成為歷史,剛露一小臉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看上去還是有些眼生。事實上,改變的不僅僅是計劃名稱。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錢小勇處長介紹,項目指南依然是科研人員申請項目時候的“寶典”,不管是從事哪一類科研工作的人員,都可能從指南中找到支援方向。每一個重點專項都是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設計的,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進行全創新鏈佈局,研發的上下游各個階段是環環相扣的。“以‘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養殖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為例,對畜禽重大疫病的致病機制,診斷、監測、預警方法,治療和防控技術,環境因素對畜禽健康的影響等進行了全創新鏈的佈局,改變了過去同一主題的科研項目分散在不同計劃的局面,也節省了科研人員為申報項目而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錢小勇表示。
同一份指南裏,各個支援方向的設置都是相互關聯、有機銜接的,所以在申報的時候,申報者不但要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任務方向,還要注意與下游任務的銜接。專項中基礎前沿技術的最新成果,要有後端的任務設置真正能夠承接。對於不同目標、不同産品、不相關的任務,不能“拉郎配”,強行組合成一個項目。此外,“條條大路通羅馬”,同一研發目標可能存在不同的技術路線,所以,在同一個指南方向下,對於採用不同技術路線,但都科學合理、不分伯仲的申報項目,也可以擇優同時支援。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再根據具體執行的情況,開展評估後動態調整。
不僅如此,首批重點專項指南編制過程中,還繼續支援青年科學家開展創新研究。據介紹,在2月16日發佈的首批重點專項指南中,有3個專項設有青年科學家項目,青年科學家項目不設課題,項目負責人及參與人員申報項目當年不超過35周歲。
通過統一的資訊系統提交給專業機構
2月14日情人節,猴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生物中心”)在國家科技管理資訊系統上發佈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幹細胞及轉化研究”的預評審結果。“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作為先期啟動的6個試點專項之一,生物中心作為第一批獲批的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發揮了試流程、試系統的作用,為重點研發計劃的正式啟動奠定了基礎。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曾騫處長介紹,經過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包括生物中心在內的7傢具備條件的科研管理類事業單位將被改造成規範化的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而這些專業機構將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資訊系統這一“官網”,受理科研人員提出的項目申請。
科技部資訊中心胡少華總工程師介紹,國家科技管理資訊系統(service.most.gov.cn)作為統一的管理和服務平臺,已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上線,面向各類申報單位、評審專家、專業機構及社會公眾提供全過程服務,保障項目管理各個環節可記錄、可查詢、可追溯。目前系統已整合多類科技計劃的立項數據,可以全面開展查重工作,能夠從技術上有效避免同一個項目多頭申報,重復立項。
以前申報項目,是通過不同的門戶和系統,報給不同的政府部門。而現在,是通過一個系統,報給第三方的專業機構。這降低了科研工作者需要應付不同申報格式,不同申報要求的工作壓力。專業機構做什麼,也必須通過資訊系統來實現,這使得專業機構的管理行為可監督,可控制。比如,專業機構需要評審專家時,不能自己去找,只能提交專業背景、學術水準等基本條件,從資訊系統的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最後參加評審的專家還要通過資訊系統公示。網路評審、視頻評審的過程也將在資訊系統中全程記錄。
專業機構把從前政府部門做的事都做了,那麼政府做什麼呢?“政府從項目的具體管理和資金的具體分配中解脫出來後,將通過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這個議事平臺,在充分發揮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高層次專家,以及領域專家諮詢評議作用的基礎上,凝練國家戰略需求,做好科技創新規劃,科技計劃、專項、基金和重點任務部署。政府通過不斷優化科技計劃管理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對專業機構履職盡責情況的監督,真正分開‘裁判員’和‘運動員’。最終形成政府在高級‘智庫’的參謀下決定做什麼,專業機構在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下決定誰來做,從而建立起各方面有效監管、互相制約的全新管理模式。”曾騫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