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漫長的告別其實轉瞬即來

  • 發佈時間:2016-02-22 01:31:57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付費觀劇數字迅速崛起

  視頻網站集體進入收費元年

  “搜狐視頻會員年費148元,愛奇藝會員買一年送三個月248元,優酷、樂視、騰訊會員年費198元,如果都買,1000塊就這樣沒了。”這已經不是劉菲第一次為內容買單了。“實在是受不了超長的廣告和一週一集逼死人的進度,再加上現在看盜版幾乎不可能,花錢買個痛快也沒什麼不對。”

  素來燒錢不眨眼的視頻網站集體進入收費元年,令人頗感欣慰的是,一項以“免費”著稱的網際網路思維面對迫不及待看劇的粉絲,收費這件事並不顯得突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讓付費觀劇的數字迅速崛起,為內容買單這件事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日前,藝恩發佈《2015中國視頻行業付費研究報告》,截至2015年12月底,國內視頻網站付費用戶規模達到2200萬,較2014年的945萬增長133%。保守估算,2016年這一數字可達到3500萬左右。報告顯示,中國線上視頻行業收入規模不斷攀升,2015年前三季度已超過270億元。儘管廣告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但付費市場的崛起令人感到驚喜。目前,愛奇藝、優酷馬鈴薯、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樂視視頻這5家最大的視頻網站都開啟了付費業務。其中愛奇藝在去年12月初宣佈付費會員突破1000萬,佔行業用戶規模的45%,在一眾視頻平台中處於領先。

  去年夏天,愛奇藝的自製劇《盜墓筆記》引爆付費狂潮,隨後播出的《蜀山戰紀》也開啟了“先網後臺”的先河,成為行業標誌性事件。今年年初,由樂視出品的《太子妃升職記》也在意外火爆之後,引發了用戶主動購買會員的狂潮。想看熱門電影的觀眾早已經忘記了電視臺的電影頻道,視頻網站的影片更新速度更快、中間不插播廣告,還能一邊看一邊歡樂地吐槽,所花的錢也遠遠低於一張電影票。跑步進入大電影的網際網路公司就這樣巧妙地從電影的出品、發行延續到了後續的票房分成、廣告收入、付費觀看甚至電影周邊産品的售賣上。特別是,這樣持續穩定的商業模式更讓投資者樂見其成,增加了視頻網站上市成功的砝碼。

  “要改變用戶從免費到付費的習慣並不容易。”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2011年,為了拉動客戶消費,愛奇藝花大價錢購買過電影版權,但由於網路盜版問題未能解決,會員增長並不明顯。在行業就版權問題達成一致後,尤其是網路大電影的推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看到電影。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付費音樂試水低調並且堅決

  唯一不確定的,是範圍和時間問題

  花5塊錢去視頻網站看一部2小時的電影?還是花兩塊錢去聽一首4分鐘的歌?同樣是為內容買單,付費音樂的道路走了多年,卻依然道阻且長。早在移動互聯網還未崛起的唱片時代,付費音樂的呼聲就已經響起,奈何多年以後,“付費”的聲音依舊淹沒在眾多速成的網路口水歌中。

  作為付費音樂的先鋒,蘋果公司近日在一個美國脫口秀節目中公佈了一組數據。蘋果公司副總裁Eddy Cue表示,Apple Music(蘋果音樂)的付費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100萬。Apple Music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Spotify擁有2000萬付費用戶,這家公司採用免費增值模式,即讓一小部分免費使用者升級為付費服務,同時以廣告為支援。

  中國的音樂産業也終於等來了指導意見。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了醞釀已久的《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也是我國首次單獨就音樂産業發展發佈的指導性意見。據《2015音樂産業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約為2851.5億元,較2013年增長4.73%,總體上處於過渡轉型、穩步上升期。據統計,2014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版權許可收益達到1.3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2.36%,其中網路新媒體收入呈現明顯增長,增比達到203.94%。2014年的網路新媒體收入呈現明顯的增長,增長比達到203.94%;海外收益也呈緩慢增長的態勢。

  去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責令各網路音樂服務商在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結束了目前線上音樂市場中與版權打擦邊球的狀況。於是,線上音樂行業的抱團取暖多了起來。去年12月,百度音樂宣佈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創立一家全新的網際網路音樂機構。去年10月13日,網易公司旗下網易雲音樂與騰訊公司旗下QQ音樂共同宣佈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去年3月,同被阿裏收購的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合併成為阿裏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也于2014年4月完成合併,並與海洋音樂組成新的線上音樂集團。

  付費音樂其實已經開始低調試水,年輕用戶的消費能力不可小覷:汪峰演唱會網上付費達7.5萬次;QQ音樂推出的20元一張的周傑倫專輯一年內已售出16萬張;南韓樂隊BIG BANG的三張專輯2015年7月總銷量突破100萬張。音樂網站的收費之路已經開啟,唯一不確定的,只是範圍和時間問題。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活躍的付費用戶3年增長37倍

  Kindle電子書付費比例每月都在提升

  在2015年之前,小溪從沒想過自己會花200元“鉅資”看電子書。如今,她卻發現,自己對免費書越來越“免疫”了,更喜歡花錢買來的電子書。

  “最早是在一些網站、論壇裏下載電子書,儘管看書體驗並不好,但一想到是免費的,就不那麼挑剔了。”作為言情小説的愛好者,小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從來沒想過要花錢看電子書,“把錢省下來買紙質書”一直是小溪自己奉勸別人的“箴言”。

  變化就在最近幾年裏。據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張文翊介紹,目前Kindle電子書店的用戶每個月付費的比例都在提升。“3年來中國活躍的付費用戶增長了37倍,並且月活躍用戶付費購書的比例不低於英國、美國等電子書市場成熟的國家。”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摳門的書蟲們肯為電子書付錢了?在小溪看來,除了自己薪水越來越高外,電子書的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了。

  2月18日,亞馬遜電子書包月服務Kindle Unlimited終於到了中國。亞馬遜中國官網頁面顯示,首次試用該服務的7天只需要支付0.1元體驗費用。在體驗期結束後,如果亞馬遜賬號綁定了信用卡,那麼這項無限閱讀計劃會自動續期,費用為每月12元。記者在掌閱看到,大部分圖書的價格也在10元以下。

  在小溪看來,一本2元到10元的書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一年中偶爾幾次會買二三十元一本的書當作奢侈品。“甚至開始不喜歡免費的書籍,如果花上兩塊錢可以擁有更加完美的閱讀體驗,為何還要冒著中毒的風險去論壇找免費的呢?”小溪説。

  看書的人越來越喜歡付錢享受更好的讀書體驗,讓掌閱CEO成湘均不禁感慨:“2009年開始,掌閱採用內容付費模式,用戶一度少了90%,而如今已經有數百萬的付費用戶,儘管這一過程經歷了痛苦而又漫長的7年時間。”在最新發佈的《2015年掌閱移動閱讀報告》顯示,2015年移動閱讀熱度再次加溫,掌閱活躍用戶每人平均年閱讀量達到12本,超過了2014年8本的閱讀量。

  一個好玩的現象是,“付費之後用戶會有一種動力,覺得購買圖書後就應該讀完。免費書因為沒有付出成本,下載完後就很容易忘記”,亞馬遜中國Kindle市場總監于洪説。他認為,付費購書增加了讀者對書的承諾和投入,也更有助於培養讀者“有始有終”的良好閱讀習慣。

  北京晨報記者 孫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