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風暴引高校獨董"離職潮"他國如何看待高校獨董

  • 發佈時間:2016-02-21 18: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監管風暴引高校獨董"離職潮" 他國如何看待高校獨董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學者擔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早已不是新聞。不過高校獨董圈,卻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我們經常可以在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上看到他們的名字,但是卻很少知道他們到底在公司治理當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最近身兼四家上市公司獨董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常,因為涉嫌內幕交易、短線交易,被證監會決定立案調查,再度把這個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

  去年四季度以來,教育部掀起高校獨董問題監管風暴,潤和軟體華信國際豫金剛石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高校獨董春節前後集中辭職。記者統計發現,3個多月來已經有超過300名高校獨董離職。

  截至去年12月,A股上市公司中共設置獨董職位近9000個,其中有近1/3是由高校在任或曾任教授兼任的。高校獨董何以倍受青睞?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張學勇分析稱,第一,高級知識分子有利於提升公司形象;第二,大學教授一般都有自己的專業,能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業務發展、戰略決策集中提供一定的諮詢服務。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大量高校獨董的背後也隱藏著利益輸送的空間。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錶示,從現在煩人高校系統看,一些高校領導幹部利用權力影響力擔任上市公司獨董。企業之所以請高校領導幹部擔任獨董,正是看中了他手中的權力和個人影響力,希望利用這些來抬高企業聲譽,會給腐敗留下一定的操作空間。

  那麼類似現象與擔憂,在海外是否也存在?不同國家又是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一跨界問題的?

  美國觀察員龐哲介紹稱,美國公司獨立董事的選拔沒有絕對的政府與聯邦級別的規定,而是各個公司根據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公司監管法律來自己決定。一般作為與公司沒有任何家人和員工以及個人投資相關利害衝突的獨立董事進入董事會後,都會按時參加會議,並且在會議中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前景作出投票表決的義務。但獨立董事最根本的職能是能夠對董事會所作出的決定進行客觀判斷,以防止公司內部腐敗以及損害公司整體利益的錯誤決定。在美國,特別是上市公司中,證監會規定,11個人組成的董事會中,至少要有3名獨立董事。被選入董事會的獨立董事們,個人素質也非常重要。例如,在公司法、財會、審計法、風險管理,公司業務專業知識以及對欺詐、違約、貪腐方面的探測經驗與警覺性也是決定獨立董事實際效應的關鍵因素。另外,公司對內部揭發人的檢舉、舉報程式以及保護措施健全與否,公司管理層是否對董事會做如實工作彙報,信賴服從董事會的作用與否,也對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的效應有極大影響。總之,美國公司當中,無論是獨立董事來源、身份以及數量,公司宏觀管理環境、文化以及關鍵職位的分工和責任制,往往是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對整體公司影響的關鍵因素。

  而與美國有些類似,在澳大利亞,對於司空見慣的政界、學界跨界公司獨董的現象,政府或有關監管機構都採取鼓勵卻不放任原則。

  澳洲觀察員胡方介紹稱,澳大利亞的高校並不反對教師在外面擔任獨董或者其他兼職活動。總體來看,澳大利亞高校對於教師的兼職工作採取鼓勵態度,很多教師在校外都有兼職。對於大多數高校而言,只要教師能夠根據和約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而且在外擔任獨董或其他工作沒有與本職工作有利益衝突,這樣的工作是能夠被接受的。此外,雖然高校對教師在外兼職有所鼓勵,但卻並不是一味放任,一些大學對於教師在外兼職的相關規範做得非常到位。堪培拉大學將員工在外兼職的種類細分為六大類:純在外打工兼職,比如教師下班後,在外邊送披薩,開計程車一類的兼職;一些名譽性質的非盈利性兼職,比如擔任某些專業委員會的名譽委員;有一大類是教師在外邊擔任上市公司股東或獨董。對於這種類別,學校並不反對,但需要教師在校董會上進行報備,得到校董會批准,之後每年也會進行復審。從通過報備的情況來看,通常只要能夠證明獨董的職務和學校利益沒有衝突,一般都能夠順利通過。

  澳大利亞對於獨董這一職務非常重視,在澳大利亞上市公司200強中,88%的公司董事長都由獨董來擔任。對於聘請業界精英擔任獨董職務,絕對不是花瓶一樣的擺設,而必須能夠真正對公司事務提出自己的獨立判斷,推動公司發展。雖然澳大利亞允許高校教師和領導擔任獨董,但實際上,澳大利亞的獨董來源遠遠不只高校這一處。真正佔多數的是來自於澳大利亞前政壇人物。由於澳大利亞政客流動性比較大,很多退下來的前議員、政客或政府前部長、廳長等人物,很大一部分會被聘請為公司獨董。

  在北歐一些國家。獨董兼職跨界問題又是怎樣的業界習俗與現狀呢?瑞典觀察員尼羅蘭介紹稱,除了一些極個別的特列外,瑞典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高校學者擔任上市公司獨董的情況。在瑞典,設立獨立董事是為了保護小股民的利益,而且瑞典的國有獨資企業不設獨立董事。學者擔任獨立董事也只是會在大學理事會。但瑞典的大學理事會是由政府指定的,理事會並不干涉學術,只從事管理。瑞典的高校基本算得上是一片凈土。高校腐敗問題儘管在瑞典並不嚴重,但瑞典高校機構依舊很重視對高等學府的管理和監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