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舊習俗 新味道

  • 發佈時間:2016-02-21 03:00: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老家過年,磕頭是再尋常不過的習俗了。男女老幼都會恭恭敬敬地向長輩、祖先和神靈磕頭,來表達自己的感恩、敬畏之情。但朋友們聽了十分驚詫:“磕頭不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嗎?這種習俗是不平等的,你怎麼還在遵守呢?”

  春節磕頭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嗎?在崇尚平等的現代社會,基於等級秩序和貴賤有別的跪拜儀式已成為糟粕沒有錯,這與一個人出於感恩和敬畏之心的磕頭有所不同。在人權上每個人是平等的,但其實每個孩子生下來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在一旁指引著幫助著,父母一直在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看來,父母和孩子怎麼能完全平等呢?況且當我雙膝跪地、將頭碰向地面的那一刻,一股感激、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並沒有覺得不平等。孩子可以通過這種行動來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怎麼能説這種行為是糟粕呢?

  也許有人覺得沒必要做磕頭這種沒有實質性意義的儀式。比如做家務、回家看望父母等,比做形式上的禮儀有意義。況且有些孩子磕頭是被強迫後做出來的,像這種沒有誠意的禮節還不如不做。事實上,形式是最深刻的內容。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可是長輩,特別是歲數大的人,其實不需要自己的兒女子孫為自己做多少事,他們需要被認同、被尊敬、能夠實現自我。磕頭的禮節本身包含著對父母長輩尊敬孝順的態度,也能夠滿足長輩的需求。有人之所以認為這種儀式沒有意義,是因為他並沒有理解在這個儀式背後隱含的深深的文化內涵:磕頭不僅是晚輩對長輩的禮節,也是人對祖先、對神靈和自然所做的禮節,它表達著人們的感恩之心、順從之意、敬重之情。一開始,人對一切都懵懂無知,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人越來越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於是自高自大、盛氣淩人。在人繼續向前走,變得成熟,最後慢慢變老的過程中,人會越來越發現自己的渺小,這時情不自禁地就會對世間萬物生出敬畏之情。磕頭看似只是一個行為,但它從某一方面來講是在告訴人們,要懂得低頭懂得謙虛,要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當你真正尊敬,當你情到此處,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行為,深深地畢恭畢敬地向長輩、向祖先、向神靈、向自然萬物表達你最虔誠的敬意。

  磕頭與否是可以根據人們的自身狀況作出選擇的。對於我來講,它是需要的。現在的人們總是抱怨沒有“年味”了,想念著當年過年時興奮的感覺。其實,“年味”的消失可能與儀式感的淡化有關。人們只注重於春節帶來的愉快,把春節當做一般的假期度過,年味自然就會淡了許多。但春節不僅是一個假日,它有著強烈的儀式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年的時候會有很多需要遵守的規矩,比如要祭灶、要掃塵、貼春聯和門神、放鞭炮、向長輩拜年、不要説不吉利的話。這些禮俗讓我們感受到過年和日常生活有所不同,年味也就從我們對習俗的遵守中流露出來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