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鋼強吃環保項目隱憂 遠低成本價競標推高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2-20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吸引了北控、碧水源等11家水務名企參與競標的“亞洲最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最終以花落環保産業的“門外漢”——杭州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杭鋼”)告終。
2015年12月9日,溫州中心片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BOT項目正式簽約,由杭鋼牽頭組成的聯合體將負責融資、設計、建設和管理運營,特許經營期限共計30年(含建設期)。同一天,遷建工程正式開始樁基施工。
杭鋼中標,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報價低。其0.727元/立方米的單價報價比最高報價1.660元/立方米的一半還要少,而其6.80億元的總投資報價也比最高者11.73億元少了4.93億元。一位參與競標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0.727元/立方米的報價已經低於成本價。
這樣的一個結果並不能僅僅以出人意料來全部概括,在剝去覆蓋在這一“意外”身上的——低於成本價中標,“門外漢”勝出等外衣後,暴露出來的“利從何處來”這一內核或許才恰恰是問題所在。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低價中標給項目後期調價留下了“想像空間”,而環保産業愈演愈烈的低價競標之風則推高了項目爛尾的風險,形成惡性迴圈。鬧劇過後,最終受傷害的還將是環保産業。
擊穿“底線”的報價
溫州中心片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BOT項目,設計總規模為40萬噸/日。 由於該項目規模大、示範效應強、投標門檻高,所以吸引了北控、碧水源、光大水務、天津創業、成都興蓉、鵬鷂環保、重慶康達等眾多國內水務行業的知名企業,總計有11家參與競標。
2015年8月7日,項目第二次開標,11家企業的報價相差巨大。污水處理基本單價方面,杭鋼聯合體報價最低,為0.727元/立方米,山東水務發展公司聯合體報價最高,為1.660元/立方米,二者相差0.933元/立方米;項目總投資方面,杭鋼聯合體報價也是最低,約為6.80億元,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聯合體報價最高,約為11.73億元,二者相差近5億元。
最終,杭鋼聯合體成功簽約。對此,有業內人士質疑,0.727元/立方米的報價是否已經低於成本線?
前述參與競標的人士表示,項目總投資對應的是建設成本,這方面,比較合理的報價是在10億元左右。即使將未來鋼材降價的空間也計算進來,最低也要8億元才能勉強做得下來,杭鋼6.80億元的報價明顯過低。
“有一種解釋,杭鋼自産鋼材,所以具有成本優勢。但鋼材是完全市場化的商品,杭鋼即便有一定優勢,也不足以彌補如此巨大的成本差異。企業內部又都有財務制度制約,不可能無償讓渡。”該人士説。
另一方面,單價對應的則是經營成本。該人士測算,如果沒有0.35元/立方米,很難覆蓋電力、藥劑、人工、用水等成本,再加上大修、管理費、財務成本等,低於0.4元/立方米根本做不了。而按照該項目40萬噸的規模計算,一般來講,水價應該是0.4元乘以3,也就是1.2元/立方米。考慮到競爭激烈,在盡可能降低建造成本和財務成本的前提下,0.8元/立方米也是一個慘烈的“合理底線”了,而杭鋼0.727元/立方米的報價則已擊穿這一底線。
關於低價競標的質疑,2月16日,本報記者致電杭鋼宣傳部。對方表示,溫州項目是杭鋼子公司——浙江富春紫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春紫光”)負責協調和推進的,目前該公司春節假期剛剛結束,不方便接受採訪。
此外,本報記者還聯繫了該項目的招標代理——國信招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梁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公司只是負責記錄各投標人的報價,是否低價不在其評論範圍之內,需要由業內專業人士來評判。
低價之後再調價?
低價競標,後期就有可能逐步暴露出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溫州項目中標後的初步設計階段,專家論證審查會上發現了一些漏項,需要在修改初步設計時補上。“例如,有一項是關於外接電力線路的,污水處理廠要求採用雙電源,即從不同供電站匹配過來兩條電力線路,而杭鋼的設計方案中則少了一條,這至少是千萬元級的投資。”他表示。
不過,根據協議規定,污水處理單價並不會因為追加投資而上調。在此情況下,企業如何“找平”?業內人士猜測,最大的可能性是後期調價。“完全具備調價的‘想像空間’,杭鋼本身是省內的國企,具備與政府博弈的‘手段’,溫州市也不是財政很糟糕的地方。”薛濤分析説,“最後,上調一毛錢,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斌也表示,BOT協議中都會包含一個調價公式,未來涉及到CPI波動、水量變化、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變化時,按照法定流程可以進行調價。
上述知情人士稱,目前溫州市政府也對該項目有所擔憂,認為中標價格偏低。2月17日,本報記者聯繫了溫州市住建委,一位姓李的主任回應稱,中心片污水處理廠這麼大規模的工程肯定會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陸續完善,政府會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履行風險管理職責。目前,樁基已經進場施工,工程總體來講比較正常。
楊斌告訴本報記者,過去的2015年,環保産業低價競標之風已經愈演愈烈。未來,中標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博弈也會越來越多,這或許會導致一批爛尾工程的出現,低價低質的現象也將不可避免。由於環保項目的公共屬性,這些問題最終還得靠政府兜底。
薛濤表示,2015年環保投資很熱,環保資産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普遍偏高。而事實上,環保項目低價中標又越來越多。這就會帶來一定風險。
而無論是政府兜底還是環保産業買單,都將造成環保項目的低質運作,最終導致環境惡化,危及公眾利益。
杭鋼轉型大限
然而這些“門外漢”之所以投身自己所陌生的行業也有著自己的無奈。在薛濤看來,杭鋼之所以低價拿項目,原因不外乎“轉型”二字。
楊斌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相對於化工、煤炭、鋼鐵等普遍虧損的行業來講,環保産業至少還有8-9個點的利潤率水準,所以吸引了眾多企業“跨界”加盟。
這方面,杭鋼早有鋪墊,早在2000年就與清華紫光環保有限公司等6家股東發起組建了富春紫光。薛濤表示,雖然富春紫光相比行業大佬在技術、能力上沒有任何優勢,但起碼拿到了“門票”。
“不過,理念必須落實在行動上。這一次,溫州項目規模這麼大,示範性這麼強,作為本省企業,杭鋼必須拿下,否則就等於宣告轉型失敗。”薛濤表示,“拿下溫州項目,這在杭鋼內部就變成了‘政治’,低價中標是‘政治正確’,而不是‘財務可行’。”
事實上,杭鋼轉型已是“箭在弦上”。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2月22日,杭州半山鋼鐵基地已經正式啟動煉鋼高爐關停措施,而半山基地是杭鋼主要生産經營基地。
2月16日,《華夏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杭鋼半山基地發現,這裡大部分車間都已經停産了,煙囪不再冒煙,廠區一片寂靜,偶爾才能見到一兩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
三食堂對面的二層小樓曾被用作“解除勞動合同手續辦理點”,如今這裡已是人去屋空,墻上殘留著《解除勞動合同人員辦理離廠手續流程》、《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業務説明》和《關於轉型升級解除勞動合同的離場員工支取住房公積金工作安排的通知》,時間落款分別為2015年12月29日、2015年12月31日和今年1月10日。
一位路過的工人向本報記者表示,半山基地目前基本都已停産,員工分流安置,一部分轉崗,一部分退休,一部分解除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合同的約佔30%-40%,按照工齡進行補償,一年工齡折抵10160元。
杭鋼宣傳部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杭鋼只是部分停産,關於轉型還沒有成熟的想法和具體的計劃綱要,不方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