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級放牛娃”寧高寧的新征途

  • 發佈時間:2016-02-19 00:31: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亦官亦商、低調謹慎的國企掌門人群體中,鮮有人如寧高寧這般耀眼。正如他自己所述:“假如國企是一頭牛,那我就是放牛娃。”如今,這位“超級放牛娃”的第三部曲已在中化開啟——這是一家體量遠超華潤和中糧的企業,此時正陷入利潤下滑與腐敗危機,如何駕馭這個“巨無霸”,是寧高寧的新征途。

  陰差陽錯變身“中國摩根”

  “他率領香港華潤集團在內地展開了一連串的策略性並購行動,橫跨房地産、啤酒、零售等主體産業,目標都直指‘行業領袖’地位。他用資本的力量換取巨大的市場空間,加速了國內産業整合的步伐。根在大陸,身在香港,眼觀全球,他是用金融資本整合産業資本的探索者。”

  “2001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詞如此描述寧高寧,短短數語讓人們對這位個子不高、腰板倍直、説話急促並帶有山東腔的中年大叔有了更多了解。

  出身醫生家庭的他,1975年高中畢業後響應號召下鄉插隊,曾以為會一直在農村這樣生活下去,哪知第二年這段知青歲月即戛然而止。

  站在人生的第二個岔路口,想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的寧高寧報名參了軍。由於精於計算,他被分配成為江蘇某炮兵連的一名計算兵。時至今日,回憶起那個軍號嘹亮的年代,他仍會異常興奮,但記憶最深的不是像《士兵突擊》中考驗體力和意志極限的訓練,而是一生都受用的兩個字“紀律”。

  1978年,部隊通知可以參加高考,喜歡讀書、想當作家的寧高寧報考了山東大學文學系,結果卻被調到了該校經濟係。開學後,寧高寧並未死心,他找到老師申請換專業。老師告訴寧高寧,從中文系出來的都當不了作家,只能寫寫書評。在老師和舅舅的一番開導下,他決議留在經濟係,並在畢業後作為美國富布賴特基金會(Fulbright)資助的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讀MBA,主修財務。

  從美國畢業後,陰差陽錯的戲碼再次上演。學成歸來的寧高寧原是到香港幫朋友收購一家銀行,結果買賣沒成,人卻留在香港並進入了華潤集團。彼時華潤正值調整期,企發部人很少,寧高寧幾乎是唯一的兵。而他的嶄露頭角始於對上市公司永達利的改造,在這個近乎“爛攤子”的項目上寧高寧為集團賺回了4億多港幣。

  1992年,34歲的寧高寧成為華潤創業董事總經理;41歲時,他已坐到了華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位置。通過其風生水起的資本運作,直至寧高寧離開時,華潤總資産已從600億發展到萬億規模,寧高寧也由此獲得了“中國摩根”的稱號。

  這其中最為知名的事件當屬整合任志強所在的華遠和入主萬科。雖然之後任志強自立山頭,但其一直視寧高寧為老師,稱其教會了自己如何利用國際資本市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管理學訪問教授黃鐵鷹在為寧高寧專著《為什麼:企業人思考筆記》一書所做的序言中這樣寫道,“我對他做人和做事的魄力與氣量,帶有國際視角的戰略眼光,特別是那種與年齡不相符的忍辱負重,又不失原則而能達到目的的能力極為佩服!”黃鐵鷹如此解釋寧高寧能力的由來,“高寧的學歷可不是現在氾濫的MBA,他是1983年通過全國研究生考試公派選拔赴美留學的。他在美國所學的專業是財務和金融,他的專業訓練使他深知資産負債表的兩邊是一回事,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單靠‘財技’就能成功!更關鍵的是,他20年前初入商道就在香港那個規範但極其殘酷的市場裏游泳,而且一遊就是18年。”

  寧高寧本人曾用“老虎論”來解釋資本運作的思路:山裏有一隻惡狼遇到26隻貓,面對眾多的貓,狼不免心存畏懼,但迫於饑餓,狼還是壯著膽子向一隻貓下了手,貓雖多,但無法合力相救,終難逃厄運,結果貓全部被狼吃掉。嘗到甜頭的狼每日食貓一隻,頗感滿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誤認為貓,欲食之,終被虎食。所以,大貓非貓,貓大成虎,一隻虎的力量遠超過26隻貓。

  11年50起並購的“未完之圈”

  寧高寧打造“大老虎”的信念在中糧得以延續。2004年,在寧高寧“空降”中糧擔任董事長之前,中糧是一家立足於傳統農業且政策性很強的糧油貿易公司,旗下擁有50多個分散的業務單元。

  在寧高寧就任的11年間,這位“中國摩根”主導了超過50起以上的並購,從最初重組新疆屯河、收購華潤生化、華潤酒精,到最近兩年將全産業鏈延伸至國際市場,聯合厚樸、淡馬錫等跨國投資團進行海外並購,對中糧進行全産業鏈的整合改造,使得其資産從598億元人民幣飆升至719億美元,在全球主要糧食企業中位居前三,在2015年《財富》全球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272位。

  不過,對於寧高寧而言,這一系列資本魔術的施展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他就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與這個傳統企業存在衝突。“企業的空降兵,無論是哪個層面上的,都會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就像是一場正在激烈進行的足球賽中突然換上一名隊員,這名新隊員對他的隊友和球隊的打法並不了解,他要在比賽中融入到隊伍中去,很容易造成慌亂;空降兵又好像一位陌生人闖進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家庭聚會,他不知道大家正在談什麼,也不清楚這個家裏的很多故事,這時候他開口講話,很容易唐突。”這段話出自寧高寧在中糧集團內部刊物《企業忠良》上的第一篇專欄《空降兵》,是其成為掌舵人後不久發表的。鋻於此,在“空降”初期,他完全扮演了一個觀察者的角色,甚至對中糧原有戰略和現有業務都極少評論,這讓公司內部人十分詫異。但正是經過分析總結,寧高寧在紙上寫下了關於中糧的108個思考題,而這恰恰是所有轉型中的大企業都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是管理界無法給出標準答案的現實難題。

  作為國企一把手,寧高寧自稱是“職業經理人”,是國有企業的“放牛娃”。2005年,他曾把之前的“中糧中層管理幹部大會”改為“中糧經理人年會”;他曾説“我不相信一下子把人換掉,公司就會好,特別是在大家沒有對行動、理念、標準、業績和評價方式達成統一認識前,大面積換人只會給團隊帶來比較大的震蕩。”

  謀定而後動,寧高寧試圖在保持穩定和繼承的前提下,帶給中糧一些新意,“可能是戰略的,可能是組織的,可能是文化的,也可能是基礎管理的”。在他的規劃中,用五年時間使中糧成為中國糧油食品業真正最強大的企業,十年時間成為全球最富有進取精神、最優秀、最令人尊敬的企業之一,並形成開放、坦誠、直接、實事求是、包容、比較隨意、比較幽默的企業文化。

  就目前情況而言,該目標似乎尚未完全實現。過去的這十多年,是中國經濟巨變的時代,生産組織方式、品牌運作手法和新公司形式創新等都日新月異,這也讓1958年出生的寧高寧疲於追趕,對於中糧資産收益率及凈利潤增速低迷,外界或內部持不同意見者認為,其擴張有餘而整合不足:“中糧前期更像是資源積累,可能會存有擴張過快的問題,但隨著內部整合梳理完成,這些問題都有望解決”。

  在央企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下,寧高寧必須在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與央企領導人之間頻繁轉換角色,或多或少有一些難以突破的死結,難保十全十美,著實可以理解。

  2016年1月5日,在這位人到中年漸趨發福的“超級放牛娃”走出中糧總部大樓時,北京冬日的驕陽、員工“忠良相送情無限”的橫幅和寧高寧的告別詩《如果》,充滿難以言喻之意。“如果有遺憾的事,中糧的畫圈還沒有繪完。”他坦言,“如果有期望的事,真想看到中糧是全産業鏈的,遍佈全球的,競爭力強的,國際化大糧商。”

  “空降”中化 難題待解

  憾別中糧的寧高寧,下一站“空降”中化集團,這是一家主營業務分佈于能源、農業、化工、地産、金融五大領域,營收為中糧兩倍的公司,此時正在進行國企改革,如何駕馭這個“巨無霸”,是他的新征途。

  “中化集團”微信公眾號一篇《你在中化18載》,詩意感懷了前任掌門人劉德樹:“如今,中化好了,你卻老了。有你,是中化人之幸。”比寧高寧大六歲的劉德樹,也是從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調任來的“空降兵”。1998年,曾在計劃經濟時期風光無限、成為中國最大外貿企業的中化集團內外交困、深陷危機,處於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刻。仔細梳理中化的業務構成後,劉德樹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想法:“中化死守原油進出口業務是死路一條,只有延長産業鏈,從貿易型公司轉型為能源公司,中化才有生路。”

  18年間,中化集團總資産、凈資産分別凈增7.9倍和21倍;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凈增5.1倍;利潤總額站上百億元臺階,凈增12.4倍;能源、農業、化工、地産、金融五大産業佈局逐步成型,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化肥公司。國資委業績考核11連A、25次入圍全球500強,2015年以總營收806.35億美元位列105位。相比之下,中糧集團總營收僅為405億美元,位列272位。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産能過剩凸顯、油價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15年以來化工行業整體面臨利潤下滑,而中化集團也整體陷入盈利瓶頸,旗下八家上市公司中一半凈利潤下滑,其中,江山股份的業績下滑幅度甚至達94%。

  2015年9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臺。一個月後,中化集團成立了深化國企改革領導小組,並計劃于2016年初至年中,根據了解到的政策內容,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牽頭形成中化集團深化國企改革整體方案,相關二級單位、職能部門形成各自專項工作方案,並在廣泛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和履行相關內外部審批程式後推進實施。

  這意味著寧高寧要在半年內了解公司、參與改革、拍板定案,作為一名空降兵,時間相當緊迫。而難題遠不止於此。2月6日,中紀委官網發出通報稱,中國中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董事、總經理蔡希有因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曾有與寧高寧接觸的糧食央企高層表示,“寧高寧的人品是無可挑剔的,不存在什麼私心。現在石油企業腐敗問題很嚴重,寧高寧接管中化確實是可以放心的人選。”

  一如當年初降中糧,如今的寧高寧又一次選擇進入靜默觀察期。不過整合的端倪似已顯現,就在任志強在其個人微網志曝光寧高寧即將入主中化集團的前一天,江山控股宣佈停牌重組。在市場人士看來,寧高寧的到來必然會加快中化集團的重組整合步伐,但過程可能要比中糧時更為艱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