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驅動謀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2-17 05:5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提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確立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要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這既為科技事業發展指明瞭方向,也為我們深化部省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湖南省委、省政府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科技部的各項工作要求,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推動,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乘數效應和倍增效應,力爭實現更大作為。

  ——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2015年部省會商工作會上講話摘錄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産出指標

  1、全社會研發經費

  2014年,湖南全社會共投入研發經費367.93億元,比上年增加40.9億元,同比增長13.7%;R&D經費投入強度為1.36%,比上年提高0.03%。

  2、全社會研發全時人員數

  2014年,全省共有研發人員16.25萬人,比上年增加1.15萬人,增長7.6%。R&D人員全時當量10.74萬人年,比上年增加0.40萬人年,增長3.9%。

  3、專利授權量

  2015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4501件和34075件,同比分別增長23.32%和27.9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9499件,同比增長34.7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29件。

  4、科技論文數

  2014年各類科技論文54504篇,比上年增加288篇。

  5、高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

  高新技術産業2015年實現增加值6128.8億元,同比增長17.8%,比GDP增速高9.2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21.1%。

  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主要指標

  1、重大項目

  11個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支援,湖南大學曾光明教授領銜的團隊獲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資助,資助經費1050萬元。

  新啟動實施10個省科技重大專項,部署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科技攻關與重大成果轉化項目。成功研製出北斗高精度導航、海底60米多用途鑽機(代號“海牛”)等一批戰略新産品,常導短定子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成功實現商用,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保持25%以上的增速。

  2、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新增3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增加到9家,在全國排名第6位,中部地區排名第1位。新建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世界一流水準的IGBT檢測試驗平臺,長沙獲批首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認定首批8家省級眾創空間試點單位。郴州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長沙國家高新區成功獲批為國家首批科技服務業區域單位試點之一,新增6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湖南環洞庭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獲批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

  3、開放合作與人才引進

  依託湖南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醫藥、環保等領域加強與法國溝通交流,在3D列印領域加強與南韓交流合作;依託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促進與亞歐夥伴國在水資源、環保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等。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成功組建,標誌著湖南省與香港在科學技術領域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

  7人新當選“兩院”院士,全省“兩院”院士達到58人。組織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湖湘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等人才計劃,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50名、選定湖湘青年培養對象20名、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15家。

  4、政策保障

  推動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後補助、發展眾創空間、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促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用、建立科技報告制度等多個改革創新的政策文件。基本上形成了科技計劃管理、經費管理、創新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一系列完備的科技政策體系。

  三、重點領域成果與成效

  1、長株潭國家自主示範區建設

  2014年12月,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復。部署落實“6+4”政策,示範區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抵扣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政策的企業數量同比分別增長20.3%和16.4%。長沙市出臺了《全力推進長沙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首批54個示範項目全面啟動。株洲市建立規模1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引進微軟研究中心,建設動力谷自主創新園。湘潭市建立産業創新研究院和院士創新産業園,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共建長株潭清華創新中心。

  2、高新技術産業發展

  2015年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6128.8億元,同比增長17.8%,比GDP增速高9.2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1.1%。

  3、科技支撐新農村建設

  2015年,湖南寧鄉萬畝示範區種植的“超優千號”“Y兩優900”“隆兩優1813”等品種實收測産,平均單産866.98公斤/畝,創下全國水稻萬畝示範片最高紀錄。湖南成為我國第一批成立國家種業基金省級子基金的省份。

  4、民生科技領域

  安排精準扶貧項目資金2740萬元,針對貧困地區科技需求,組織實施一批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加快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啟動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建設,非煤礦山、血吸蟲病防治等安全生産、醫藥衛生領域推廣應用一批先進技術。

  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進展和成效

  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推動成果進入技術市場掛牌、交易、轉讓,爭取投融資支援等。截至目前,共獲批12家國家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機構,數量居全國之首,已累計完成科技成果評價119項。

  科技金融結合方面,湖南高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啟動運作,籌備湖南省種業創新基金,已爭取財政投入5000萬元,並引導相關農業科技園區、企業意向投入2億元。支援開發了貸款保險聯動産品“中小科技企業短期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加速推動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貸款。

  加速推動高端國防研發成果本省轉化,目前,首批自主可控電腦已交付使用。未來5年至10年有望培育北斗衛星導航資訊安全等一批産值過100億元的軍民融合創新型産業集群。

  (以上數據由湖南省科技廳提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