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政部:民營養老盈利困難 政府鼓勵範圍亟待擴容

  • 發佈時間:2016-02-15 08:07: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資養老機構的生存境況可能並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美。昨日,民政部公佈了香港媒體對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的專訪,他承認我國養老機構經營發展困難,尤其是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是租賃房屋經營,租賃費用和物價逐年遞增,多數面臨經營困難。對於具體原因,李立國表示,除了部分地區養老機構建設用地緊張,特別是城鎮老城區用地緊張、社區養老發展受限外,相關投融資支援政策也不健全,民辦養老機構融資方式單一、融資對象狹窄、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

  民資養老機構難盈利

  據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介紹,目前,我國民辦養老機構已達到1.3萬多家,較大比例都是“十二五”期間發展起來的。

  雖然在全國範圍內民辦養老機構佔養老機構總數比例至今仍未有確切統計,但在養老機構市場化改革推動較早的城市中,民辦、公辦機構佔比已愈發接近。根據《北京養老産業發展報告(2015)》中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06-2013年間,北京的公辦、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數量差距明顯縮小,截至2013年,北京公辦、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數量分別為211家、199家,相差僅12家。

  “從市場擴容情況和各級扶持政策來看,民辦養老機構似乎遇到了一個十分美好的發展形勢,但實際卻並不像想像得那麼完美。”上述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甄炳亮坦言,民辦養老機構從新建、開業到老人入住比例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保守估計需要3-5年。業內專家表示,對於大多數懷揣美好願景進入養老産業的社會資本來説,較長的回本週期、微薄的利潤是它們需要咬牙邁過的一道坎。北京市民政局近日曾公佈數據顯示,本市有171家機構在調查中反饋了運營情況,58家明確表示虧損,佔33.9%;收支相抵或略有盈餘的有108家,佔63.1%;盈利的有5家,僅佔3%,虧損情況嚴重在順義、懷柔、昌平等區比較普遍。

  融資難與扶持政策打折扣

  其實,在民政部本次公佈我國民辦養老機構經營狀況前,北京市民政局曾發佈《北京市養老機構入住率調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也明確指出,北京的民辦養老機構發展面臨困境。

  對於經營困難的原因,李立國認為,多數民辦養老機構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現行法規沒有貸款資格,而民辦營利性養老機構又由於經營能力等原因,很難滿足企業治理、盈利能力、現金流等授信準入條件,利用金融、保險等新型融資渠道尚處於起步階段,融資方式單一、融資對象狹窄、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

  而北京市民政局在《報告》中還進一步分析稱,現有扶持政策力度不夠、老人入住機構的資金支出預期與機構實際收費不匹配等都是導致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具體來説,雖然北京已在土地使用、建設資金、運營補貼、水電氣等方面出臺了優惠政策,但扶持政策普遍存在享受條件較高、審批週期較長等問題,落實力度及覆蓋面有限。比如,市發改部門針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一次性扶持政策,由於使用的是市固定資産投資,需要經營者出具自有房産或土地的證明,且嚴格履行為期18個月的第三方審批評估程式,到目前為止只有8家機構享受到了政策補貼。市政府明確養老機構享受水電氣暖居民價,基層企業每每以上級主管部門沒有發文為由延緩執行,部分農村地區機構一年的取暖費用超過20萬元,成為沉重負擔。限于政策理解和實際執行困難等原因,營利性養老機構基本沒有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僅僅將民辦非營業性企業作為養老扶持政策的享受對象,顯得標準單一,監管也難以落實到位。

   政府鼓勵範圍亟待擴容

  雖然政府將産業更多地放手給市場是未來的大趨勢,但在養老産業發展初期,政府勢必不能馬上撒手不管。對於民辦養老機構面臨的困境,北京市民政局在《報告》中建議,政府要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從土地、稅收、補貼等方面探索給予民營養老機構支援政策,降低民辦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具體來説,出臺社會力量一次性建設經費支援的長效政策,破解投入大、成本高、運營困難、規劃調整難、審批週期長等難題;調整養老機構建設與運營資助政策,將養老機構建設資助與運營資助政策補貼範圍擴大到經民政部門許可的企業法人的養老機構,提升企業性質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出臺針對品牌化、連鎖化的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或獎勵政策等。

  其中對於養老機構普遍反映的營利性養老機構難以享受大多數優惠政策方面,有企業建議中央、地方應對營業性養老機構除減免營業稅外,參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減免房産稅、土地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這將大大增加社會資本投建養老機構的信心和積極性,吸引更多徘徊在市場邊緣的資本投身這一行業。(蔣夢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