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是階段現象
- 發佈時間:2016-02-14 15:0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中國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國際競爭力很強,跨境資本流動處於正常區間,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財新網】(記者 李雨謙)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之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機構解讀稱,人民幣匯率波動源於制度選擇;從長遠看,浮動匯率是人民幣的必然選擇。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專訪中表示,如果深究一下理論和國際經驗,和匯率最相關的經濟基本面因素首先是經常項目平衡。201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仍很高,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9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影響匯率的另一個基本面因素是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化,即通貨膨脹的相對變化。美日歐的通脹目標是2%。中國2015年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1.4%,對中國而言是比較低的通貨膨脹。低通脹有利於幣值穩定。
他認為,總的來説,當前中國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國際競爭力仍很強,跨境資本流動處於正常區間,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基本穩定,還有所升值,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分析稱,人民幣匯率波動源於制度選擇,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是階段性現象,不排除出現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可能。
從2014年後半期開始,美元升值較多,歐元和日元都大幅貶值。人民幣則基本跟隨美元,對美元有點貶值,但是貶得不多。
周小川稱,這樣相對於其他貨幣,人民幣也積累了一些貶值壓力,這也是調整的內在壓力。過去若干年,相比其他國家貨幣,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太穩了,波動性幾乎是全球最小的,也給國內國際市場造成人民幣就應該特別穩的不切實際的預期。現在人民幣匯率稍微動一下,就容易引發外界關於溢出效應的強烈反應。
對於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中國央行如何與市場溝通的問題,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市場一直批評中國央行的政策不透明,並認為在周小川治下,其更加推崇“不清晰預期”的管理。在西方經濟體中,預期管理是央行的重要工作,而央行則一直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來給予市場較為明確的預期——在這一點上,美聯儲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是較為典型的“清晰預期”管理方式。
但很多人一直認為,中國央行的預期管理方式與美聯儲正好相反,中國央行似乎一直通過給予市場“surprise”的方式來進行政策調整,這其中的典型案例是去年的“811”匯改。
而在周小川看來,所謂的“前瞻指引”本身存在著缺陷。一是在對市場的指導上,是否央行的人才和資訊掌握優於市場?是否在指導市場的理論基礎和預測模型上優於市場?二是前瞻性指引與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之間的關係。當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都沒有空間時,就只能靠談論未來了。三是從國際經驗來看,有時不能避免各種爭論,即便央行內部也有看法不一致的時候,那時,前瞻性指引傳達出來的信號也不能給市場幫助,不會減少市場的擔憂。”
周浩表示,這些擔憂正是對“前瞻指引”的經典批判,正如眼下市場對於美聯儲前瞻指引的質疑一樣。中國央行事實上更加喜歡通過“surprise”來進行政策調整。坦率的説,這種方式並非沒有好處,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央行給予明確的預期,市場預期會變得非常穩固甚至苛刻,反而可能導致一旦不能完全達到預期,市場會立刻給予反向解讀的尷尬局面。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認為,從長遠來看,浮動匯率是人民幣的必然選擇。人民幣匯率浮動會帶來將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首先,政策目標的維度減少,政策有效性提高。
從2015年8月11日以來,為了調控人民幣匯率,改變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向的預期,環境資本外流壓力,央行不斷干預市場並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直到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幣籃子貨幣指數,人民幣終於和美元悄然分手,放棄了始終盯住美元的變相固定匯率,開啟以籃子貨幣為參照錨的真正管理浮動匯率時代。
其次,能更加有效地調節國際收支。浮動匯率是調節資本流動跨境流動最有效的價格閥門,通過匯率波動調節資本外流壓力和內流壓力,不但靈活,而且能有效降低平衡國際收支的干預成本,提高干預的效應。再次,浮動匯率能更加客觀人民幣的市場供求,減少其他國際經濟波動對人民幣匯率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