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助力公共服務創新

  • 發佈時間:2016-02-14 06:32: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不僅在實現無燈工廠、提供O2O創新、推進精準農業,也在改變公眾與政府機構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模式。

  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益民服務被當做“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加快網際網路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促進公共服務創新供給和服務資源整合;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響應速度;提升政府科學決策能力和社會治理水準,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這些都被當做創新政府網路化管理和服務的目標。

  我國已具備“網際網路+政務”的基礎。從用戶端看,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半數中國人已接入網際網路,手機網民超九成。在政府機構方面,按照規劃,中央部委和省級政務部門主要業務資訊化覆蓋率超過85%,地市級和縣區級政務部門分別平均達到70%和50%以上。

  中央網信辦資訊化發展局局長徐愈將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形容為“資訊跑腿”,“作為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和嘗試,大大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提升了整個城市運轉效率,也提高了政府服務水準與市民的滿意度”。但有能力畢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能把好事辦好。

  資訊傳播的“協同”

  2015年12月發佈的《關於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情況的通報》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各地區、各部門共開設政府網站84094個。其中,普查發現存在嚴重問題並關停上移的16049個,正在整改的1592個,問題則主要包括資訊更新不及時、內容發佈不準確、諮詢信件長期不回復、服務不實用。

  政府網站的不活躍,既來自於技術“短腿”和惰怠心理,也來自網民獲得資訊方式的變化,他們正在習慣於通過社交網路獲得資訊。和單純運營網站相比,公共資訊提供者們在微網志和微信上則活躍得多。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經過微網志平臺認證的政務微網志達到150131個,其中政務機構微網志112602個,公務人員微網志37529個。在微信方面,截至2015年8月底,政務民生微信公眾號同比新增4.3萬個,達到83641個,31個省級行政區和334個地級行政區均開通了數量不等的微信公號,縣鄉級公號開通比例也達到了50%以上。

  這些賬號及時發佈資訊,也和網民進行著積極互動。市場研究機構清博大數據CEO郎清平告訴記者,拿微信公眾號來説,2015年政務公眾號的閱讀數突破“10萬+”成為常態。“排名第一的‘共産黨員’公號發佈2144篇文章,獲得了13.7億次閱讀和177萬個讚。”政務微信繼續展現支撐移動電子政務發展的強大動能,促進了轉變政府職能、民生長尾需求集中釋放。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認為,2015年政務資訊傳播上最顯著的特點是“輕悅化”,從選題開始就非常重視傳播效果,比如會對政策進行大量的解讀,“包括很多數據新聞、‘一圖看懂’,深入淺出,非常生動,並且能激發網友的自傳播”。

  不過,郎清平也認為,隨著資訊傳播的多點開花,創新發佈形式,促進跨平臺聯動,加強協同是未來政務資訊傳播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嘗試為政府機構解決信源錄入、分發、擴散等全流程的服務。”騰訊政務産品總監趙亞楠透露,騰訊正在嘗試一個新的平臺,幫助公眾賬號可以一鍵建站、生産內容並且將這些內容分享到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和網站,同時監控內容傳播的效果。

  而在瀋陽看來,協同還不僅僅局限于單一部門的各個傳播渠道。“比如可以通過社群或者聯盟的方式,實現某系統的協同,甚至是橫向協同,在資訊傳播上協同作戰、聯合發聲。”

  服務民生的“觸角”

  資訊傳播只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內容。公安部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教室主任劉艷坦言:“拿交管部門來説,在春運期間,你通過微網志微信和客戶端發佈交通流預判,這是你的資訊服務;但你還要通過網際網路和新媒體來開展便民服務,比如違法處理、快處快賠,這些會讓公眾特別感受到公共服務的‘智慧’和‘溫度’。”

  在微網志端,2015年“@交通北京”成為首個上線微網志和支付寶雙平臺服務的委辦局。在它的微網志平臺上,可以實現包括小客車指標、計程車輛、備案停車場等5類查詢功能和實時路況、公交地鐵換乘、公共自行車等5類交通出行指南。隨後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地的多個政務微網志,也開始添加包括查詢、繳費等多項公共服務。

  在微信端,微信城市服務自2014年12月在廣州率先上線以來,已上線了14個省72個城市,擁有超過3000項服務。拿四川公安微信公眾平臺來説,微信預約立案、微信約見法官、遠端送達、視頻接訪、庭審網路直播、支付寶支付訴訟費……“指尖訴訟”大大降低了公眾的辦事成本。

  技術創新甚至也在直接提升政務處理的效率。廣東省人大資訊中心主任黃鐵兵表示,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一款叫做“藍信”的手機APP為代表委員們提供著大數據服務,“比如輸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就可以查詢到之前各次會議上,其他代表委員提交的與此有關的建議,以及包括《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內的各種相關文件,幫助代表委員們的每個建議都能‘有的放矢’”。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電子政務被稱為城市運作管理最前端的“觸角”,專家們表示,通過服務創新,它拓寬了已有服務的觸達渠道,創新了諸多緊貼民生需求的便民服務,實現了與用戶的快速連接,也通過位置服務、移動支付、大數據等手段幫助政府更加便捷地觸達公眾、採集數據和提供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