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鄉愁:年味漸濃 鄉愁回歸

  • 發佈時間:2016-02-13 09:46: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春節,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鎮的王原感到有些納悶,返鄉過年的他早早支起牌桌,“像往年,早就牌友簇擁,只等從小年戰到十五。”沒想到春節期間卻一直“一缺三”。

  然而,離家不遠的大圩鎮圩西村農民文化樂園今年卻一直熱鬧不己。春節期間,一場400余村民參加的“百家宴”活動隆重舉行,四十余張大圓桌擺滿整個禮堂,居民從家中帶來一兩道拿手菜,拼拼湊湊就是一桌大餐,桌面觥籌交錯、歡聲笑語。王原曾經的“牌搭子”們也被吸引,成了百家宴的“飯搭子”。

  禮堂角落,一群來自於合肥市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的老藝術家們正幫忙寫春聯、拍全家福,晚上八點半,一束束禮花升空。69歲的周書榮老人望著煙花,顯得意猶未盡,“聚在文化樂園裏,找回了年味。”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丟失“年味”在各地正成為一個共性問題,不僅僅在城市,曾經的年俗“大本營”——農村也顯得有些鄉情冷漠,年味難尋。“在外打工一整年,過年就窩在家裏喝酒、打牌。”圩西村農民文化樂園管理員徐文靜告訴記者,大圩鎮拆並建設新村速度快、程度高,農民“洗腳上樓”後卻發現丟了鄉愁,“荷包鼓了,腦袋空著”是很多返鄉農民工的真實寫照。

  針對此,近年來,各地通過政府搭臺、隊伍帶動、群眾參與,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春節期間組織一系列活動幫農民重拾“年味”。

  在浙江省桐鄉市的崇福鎮店街塘村,2012年新村集聚之後,新村和舊村産生了距離,新環境有了規整氣派的樓房,年味卻淡了許多。2013年開始,依託新建的農村文化禮堂,年俗活動重新煥發生機。

  在文化禮堂二樓,紅村坊家常館今年已成為村民舉辦年酒習俗的首選之地。藍印花臺布,傳統的農家餐廳佈置,從農曆十二月開始到正月初十,這裡每天都會排上20多桌年酒。“新村集聚之後,很多村民家裏沒有地方擺年酒,都會選擇這裡。”餐廳負責人濮飛飛告訴記者,八寶鴨、小羊肉等,這裡經營的都是傳統的桐鄉年味。

  農曆春節期間,像這樣的文化樂園、文化禮堂,都在準備著過年文化“大餐”,為“年味”提鮮。

  “擂鼓要擂‘鼓’中央,鈸要跳起來起打才有聲。”在安徽省明光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豐收鑼鼓”第五代傳承人程文林的家,鼓聲陣陣,程文林和他的老夥計們正在做春節前的最後一次排演。

  “明光17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傳承久遠的‘年文化’,如明光街道的雙倉旱船、三界鎮的划旱船跑驢、自來橋鎮的跑驢燈、蘇巷鎮的爺孫觀燈、潘村鎮的南曹雙龍……群眾愛演,百姓愛看。”明光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馬勝利告訴記者,政府加大投入,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藝活動,從初一表演到十五,其中“花燈拜年及表演大賽”已連續舉辦了七屆,已成為該市年俗文化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

  “傳統年俗又回歸到咱們農民生活中。”明光市潘村鎮文化站站長王智成建議,這類活動還要從供給端多做文章,“讓濃濃年味伴隨農民返鄉的每一天。”

  王原最終也被豐富多彩的活動所吸引,從麻將桌上走下來,幫忙準備春節期間的年俗文化展。“正月十三是大圩的粑粑節,我要做出最正宗的試燈粑粑給鄰居們嘗嘗。”王原説。

  新華社記者陳諾、黃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