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華社:歐洲銀行業雖承壓但難崩盤

  • 發佈時間:2016-02-12 10:3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8年,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觸發全球金融危機。近日,歐洲銀行股暴跌成為股市全線下挫的重要推手。一些投資者擔心類似情形在歐洲再次上 演。不過,撇開恐慌因素,當前歐洲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資産品質、流動性比“雷曼時刻”顯然更好。歐元區加強監管並推進銀行業聯盟,也強化了金融機構的抗 風險能力。因此,歐洲銀行業觸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強勢反彈難掩市場恐慌

  繼前兩日重挫後,歐洲銀行股10日強勢反彈。截至當天收盤,德意志銀行(德銀)股價反彈超過10%,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股價漲幅接近12%,法國興業銀行和瑞士信貸集團股價分別上漲9%和3.3%。與此同時,歐洲主要股指當天均大幅反彈,英國、德國、法國三大股指漲幅分別達0.71%、 1.55%和1.59%。

  德銀聯席首席執行官約翰·克賴恩在給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説,在資本實力和風險應對能力方面,“德銀的基礎非常牢固”。瑞士信貸集團首席執行官蒂賈內·蒂亞姆也説,瑞士信貸的資産負債表比任何時候都更強健,在市場上融資沒有問題。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歐洲銀行業採取的溝通策略並不足以讓投資者重拾信心,短期股價反彈不能掩蓋市場人心不穩,市值縮水仍是大趨勢。

  2016年以來,涵蓋47家歐洲銀行的歐洲STOXX 600銀行股指數下跌超過25%,而2月份以來下跌約15%。由此可見,投資者對歐洲銀行業信心下降問題已持續一段時間。

  艱難轉型遭遇外部逆風

  歐洲銀行業面臨困境,個中原因既包括自身經營轉型的陣痛,也包括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

  眼下,匯豐、德銀、瑞士信貸、法國巴黎銀行等歐洲主要銀行均在實施戰略轉型或重組。以德銀為例,在去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德銀高層宣佈全面調整戰略,致力於“瘦身”和高效經營。

  正在艱難轉型的德銀1月底發佈的業績報告十分糟糕。2015年稅後巨虧68億歐元(約74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為2008年之後首次出現年 度虧損。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的財報也顯示,2015年凈虧損近30億瑞郎(約31億美元),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這些近期發佈的業績數據令投資者感到失望,因此銀行股遭拋售也在情理之中,而這些糟糕的數據背後除了轉型重組的陣痛外,還有官司纏身的壓力。

  近年來,操縱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等一系列醜聞令歐洲銀行業官司纏身,持續面臨巨大的財務負擔。比如,德銀去年用於應對法律訴訟的支出達52億歐元,2012年以來的支出累計高達127億歐元。

  此外,全球經濟下行、能源價格下跌等外部風險也使挑戰更加嚴峻。今年以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加劇,銀行業自然無法獨善其身。與此 同時,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投資者對歐洲銀行業能源類貸款的風險也敞口憂心忡忡。例如,荷蘭ING集團發佈的數據顯示,該集團對石油企業的直接風險敞口 為48億歐元。另有消息稱,法國銀行業持有的油氣類貸款風險敞口總計愈1000億歐元。

  歐洲銀行業健康程度優於危機前

  雖然近來歐洲銀行股跌跌不休,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歐洲銀行業不會出現“雷曼時刻”,因為銀行業整體健康程度優於危機前。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指出,目前的銀行系統較2008年更安全,因為銀行資本充足率更高、流動性更充足,政府處置問題銀行的能力也更強。他説:“我們正陷入經濟困境,但我們不太可能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的覆轍。”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1月底在法蘭克福説,2007年以來,歐元區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已從8%左右升至約14%。“典型的金融危機一般與借貸擴張、 銀行業杠桿加大相關,而我們目前處於借貸恢復期和銀行去杠桿化階段,”他還説,從2015年二季度開始,歐元區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有所減少。

  德拉吉認為,銀行業的健康程度主要取決於監管品質。得益於歐元區單一監管機制的建立和歐洲央行對銀行業的全面評估,歐洲銀行業聯盟的第一個支柱 已經建立。隨著單一清算機制從今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銀行業聯盟的第二大支柱也已建成。德拉吉2月初敦促推進第三支柱——歐洲存款保險聯盟的建立。這些 舉措將顯著強化歐洲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