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商“打烊”商場“撿漏” 線下購物如何才能“猴”厲害?

  • 發佈時間:2016-02-10 10:47: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2月10日專電題:電商“打烊”商場“撿漏”,線下購物如何才能“猴”厲害?

  新華社記者周琳

  “我們從臘月就開始準備春節期間的打折促銷了。”農曆正月初三上午,合肥一家商場的服務員邊招待顧客邊説。商場裏到處都挂著滿188購500的打折資訊,尤其是女裝鞋帽和黃金櫃檯,客戶不少。“一般而言,我們春節比平時銷量能多個兩三成,主要是黃金和童裝最受歡迎。”

  記者走訪了安徽合肥、銅陵多個商場發現,滿減、折扣、促銷、禮品……不少商場都使出渾身解數,抓住春節這一購物季,和電商拼個高下。

  來自南京商務局的數據就顯示,根據對南京重點超市、百貨、家電、餐飲等八大類120家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監測,除夕當天城鄉居民消費實現5.76億元,同比增長20.7%,市場購銷兩旺。

  事實上,越來越便捷的全球貿易和快遞配送,已經讓電商成為不少人的首要購物渠道,之所以搶佔春節的銷量,商場正是希望通過電商的暫時配送緩慢,回流平時的客流。

  “我已經五六年沒有好好去商場逛過了,主要就是淘寶、特色小店和海淘。”在上海工作的白領王小姐説,從性價比看,商場即使打折,也很難和電商拼價格。

  過去,很多人去商場購物是看中線下的體驗和售後的方便,但現在一些實體店的售後、收據等不完善,反而不及網路上的電子證據來的準確。

  “在網上購物,‘小二’説過的每一句話都有聊天記錄作為證據,以前覺得維權不方便,現在發現只要截了屏,大部分商家都會認自己説過的承諾。”上海市民賈小姐説。

  電商的衝擊只是外因,百貨業日子不好過,也有其內因。業內人士認為,實體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房租和人工成本已經佔到60%以上,而這塊是沒有辦法克服的。實體店大多都是租地方,租約一到期,租金每年都要漲20%-30%。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不漲價就眼見著虧本,漲價消費者就轉移到電商了。成本難以消化,才是內因所在。

  “雖然業內已經意識到百貨店品牌雷同現象嚴重,但考慮到引進品牌、培育客戶面臨較高的經營成本和時間成本,商場管理者還是相對謹慎。”上海商業資訊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認為,商場同質化情況並未有明顯改觀。

  鼓勵顧客“拼單”,開展VIP專場,引入3D試衣鏡,為了突圍各大商場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不少商業集團還開始轉租樓為買樓。

  專家認為,面對面的銷售不會消失,新老業態“交鋒”雖激烈,卻誰也不可能消滅誰。百貨業可以從新業態中學習,強化固有優勢。

  線下購物如何才能“猴”厲害?“體驗和個性化的服務會是百貨業的‘殺手锏’,這也是電商無法取代的。”齊曉齋説,百貨商店就是要突出體驗,用服務讓消費者更舒適,例如保養知識、搭配資訊、配套設施、售後優良服務甚至免費停車等,讓消費者感到溫馨,最終形成具有特色的分類。有的百貨店傾向精緻購物環境,提升購物體驗;有的則轉向學習大賣場和快時尚類的自助式購物,降低運營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