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大代表共商杭州創業創新:千年古城喚醒城市活力

  • 發佈時間:2016-02-05 13: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2月5日電(見習記者 吳雨辰)“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馬雲曾説過的這句話,無疑是對懷有夢想的創新創業者們最大的鼓勵,也是對如今杭州創業創新氛圍的詮釋。

  在杭州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建設創新活力之城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的指導思想之一。如今的杭州,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主引擎,成功入選中國十大創新生態城市,更成為首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正在錢塘江畔磅薄迸發。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動力,實施‘創新創業新天堂’行動計劃,打造中國創新創業之都。”這是杭州市市長張鴻銘對杭州“十三五”的期望。創業創新的話題也成為人大代表們熱議的焦點。

   産業集聚打造創新平臺

  杭州城西古運河畔,曾經的倉前古鎮在2015年變得熱門起來。一片被命名為“夢想小鎮”的土地在這裡悄然生根發芽。免費房租、免費WIFI、免費的雲平臺,加上夢想學院、夢想集市、創客導師等完善的配套,這裡已成為杭城創業者的逐夢之地。

  短短幾月,夢想小鎮已累計孵化平臺14家,創業項目440多個,註冊金融機構90余家,集聚管理資本320多億,這種形成産業集聚的特色小鎮是杭州為創業者量身定做的平臺,也是杭州這座創業創新之城的標桿。

  在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期間,杭州市人大代表來到夢想小鎮參觀,不少代表為這樣的模式“點讚”。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制氧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明表示,特色小鎮作為一種産業集聚的模式是很好的思路,在這樣的小鎮中,某個行業的各種人才能夠實現上下游關聯,形成産業優勢。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房梅華也認為,夢想小鎮為初創型人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物理平臺,不僅能降低創業創新的門檻,更營造了一種創業創新的氛圍,讓裏面的創業者相互帶動。

  “小鎮給創業者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種子基金、天使基金,他們帶來的不單是金錢,還帶來了一系列發展機會、行業服務、以及各種發展資訊,小鎮就像適合創業者生長的土壤,為他們提供不同的養分。”從事IT行業創業管理多年的房梅華看來,相比企業,政府搭建這樣的創業平臺更有優勢,能夠通過政策調節稅收、提供土地,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生長平臺。

  事實上,目前除了特色小鎮,正在規劃的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這般産業集聚區、以及各個眾創空間都是杭州為打造創新創業之都所搭建的不同平臺。

  在“十三五”規劃中,培育建設特色小鎮100個、市級眾創空間100家、各類服務載體500家,努力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樂園,是杭州的目標。

  不過,面對如此之多的産業集聚區,房梅華也提醒,杭州也應該同時做好各個小鎮、集聚區的分工協調,讓各個地方協同發展,避免同質化、資源浪費的現象的出現。

  “創新它是一個體系,它是要在一個生態環境裏面實現創新創業。”杭州市人大代表、高新區(濱江)管委會主任、區長金志鵬説,“就高新區來看,目前我們已經集聚了一批在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就好比一些大樹,我們要好好呵護這些大樹,讓它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要建大量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種很多小樹,讓大樹和小樹形成一個生態體系。”

  “現在杭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態勢非常良好,我們已經開始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高新區(濱江)為核心區,把創新創業之火向全市蔓延、燎原,杭州成為中國創新創業之都指日可待。”金志鵬説。

  網際網路革新産業發展

  在這股創業創新的大潮中,網際網路稱得上其背後的巨大推手,就如同春風一般,拂過了西子湖畔的千年杭城,讓整座城市都為之改變。

  杭州市人大代表、盤石總裁、杭州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田寧直言,網際網路讓創業的年輕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過去創業是資金密集型,搞個基金、搞個地産、搞個設備,沒有幾十萬幾百萬不可能。但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可能2、3個年輕人兩個電腦就能開工。甚至上網下載兩個免費的源代碼,都不需要開發成本,直接創業。不需要沿街店舖,在小區裏、車庫房就可以做到線上線下結合。”在田寧看來,如今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網路人口第一大國,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過程中,杭州作為中國的電商之都,很多中小企業都將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轉型升級,這也是杭州需要抓住的機遇。

  網際網路如此巨大的魔力也影響著杭州未來産業發展的方向。由網際網路衍生出的資訊經濟成為杭州未來發展的重點。2014年,大力發展資訊經濟、推動智慧應用,被杭州定義為“一號工程”。

  在“十三五”規劃中,杭州將深入實施“一號工程”,推進智慧産業化、産業智慧化,形成以資訊經濟為引領、高端服務業為主導、先進製造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産業新體系。力爭文化創意、旅遊休閒、金融服務、高端裝備製造、健康時尚等六大産業增加值總量突破萬億。

  “搭乘資訊化的快速列車,對杭州與世界一流城市競爭,建設成為世界名城非常重要。”列席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的浙江省青聯常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林國蛟指出,杭州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已經集聚了一批像阿里巴巴一樣的資訊技術企業,也能吸引一批資訊人才,有條件把“網際網路+”和資訊産業發展有機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從創業創新的範圍來看,絕不單單指新興行業,對傳統行業來説,創業創新同樣關鍵。

  “現在往往強調創新創業是新興産業,但傳統行業的創業創新其實更為重要。”在傳統製造業沉浸多年的蔣明看來,在如今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更需要對其進行創新,包括技術上的創新和管理上的創新,用新的手段、新的意識、新的技術來改變傳統行業。

  “萬眾創新不是體現在人數上,而是不同行業從事不同工作的人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時代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蔣明説。

  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雅正口腔醫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志毅也對此深有體會。

  “我做企業經營,也是醫生,我在管理中發現企業的成長需要員工積極的思維狀態,也需要員工自主獨立創新的精神,如果員工總是要等著別人告訴你事情怎麼做,總是需要等待規章制度來做,企業發展一定很受限。”曹志毅認為,如果希望未來是創業創新的社會,在如今的教育過程中,就應該把創業創新的方式加入,不要固化學生的思維,注入更多的開放性元素。

  不過,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杭州市人大代表、臨安奧星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詹有耕提醒,在加強創新氛圍的同時,也要完善智慧財産權的保護,讓真正創業創新的人能夠收穫應有的利益。

  曹志毅也表示,目前技術創新很容易遭到侵權和複製,政府一定要在這些方面保護創業者的利益能獲得真正的回報,保護創新者,保護創新的投資者,這樣才能提高加大創新的積極性。

  引才留才保障創新動力

  産業發展要靠創新驅動,創新則需要人才的支援。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十幾年前葛優在《天下無賊》中的梗如今看來頗有些至理名言的味道,對杭州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的目標而言,如何吸引高水準、高素質的人才為城市發揮創造裏,如何留住現有的骨幹,都是杭州在創新驅動中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質就是人才驅動發展。杭州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在2015浙江·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式上,張鴻銘毫不掩飾杭州對人才的需求。

  事實上,作為中國創業創新氛圍最濃厚的城市之一,引才用才一直是杭州保持創新活力的奠基石,2015年出臺的人才新政27條,也被譽為目前國內領先、分量最重、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十二五”期間,杭州落實了人才新政27條,發放人才創新創業資助資金1.4億元,辦理人才落戶10730名。

  這些看似冰冷的數字,其實為杭州吸引各路人才“燉”出的熱湯。

  在未來的“十三五”中,張鴻銘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杭州還將實施新一輪的全球引才“521”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萬名,引進和培育國內外頂尖人才20名、國家級領軍人才500名,到2020年各類科技創業者超過30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0%,人才總量達到250萬人。

  在杭州的發展中,高新區(濱江)對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作為管理者,金志鵬覺得,高新區(濱江)對一流人才的承載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在創業創新的生態體系裏面,我們就需要把人才視為這個生態體系裏面最關鍵的要素。”金志鵬相告,接下來,高新區(濱江)將進一步圍繞人才建設高新區(濱江)的創業創新體系,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學校、醫院、社區等配套服務,為他們搭建更加國際化、更加舒適的平臺。

  林國蛟則對如何引才人才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在他看來,杭州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把目標定位全國一流引進人才的城市,向世界上引進一流人才的城市看齊。

  “杭州應該在華人華僑、特別是新生代華人華僑當中,引進有專業技術人才、適合於杭州資訊産業發展、智慧産業發展。在海外,特別是先進發達的國家,歐洲、北美、澳新,東南亞等華人華僑集聚的地方設立引才引資的聯絡點。”林國蛟告訴記者,當下,杭州僑務工作者已經在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師範學院,浙江省青年聯合會,杭州市青年聯合會等海外青年人才集聚地加強聯繫,引進年輕人回到杭州創業創新,為高新區(濱江)帶回了不少的年輕海歸。下一步工作中,海外人才的引進將成為僑辦著力的重點。

  蔣明則認為,杭州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不能只針對新興行業、網際網路行業,還要加大對高級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訓。

  “現在杭州的人才有一個短板,即高級技術人員非常缺乏,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傳統産業,整體的技術隊伍正在縮小。”蔣明透露,目前對傳統製造業來説,急需能沉下心來磨練技術的工匠型人才。他希望,政府在加大引進新興産業人才扶持的同時,也要增強高級技術人員的引進,為傳統製造業增添活力。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動力,實施‘創新創業新天堂’行動計劃,打造中國創新創業之都。”這是張鴻銘對杭州“十三五”的期望。在杭州各項引導和扶持政策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勢必愈發濃烈,為這座有著歷史傳承和東方文化的古城增添新的活力。(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