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綜述:搭建協商民主的重要平臺

  • 發佈時間:2016-02-04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丹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過完元旦,2016年的第一場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即如期舉行。18位來自相關領域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與相關部委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為“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獻計獻策。“全國政協2016年首個雙週協商座談會聚焦我國的品牌建設,可以説是抓住了中國經濟創新發展、上臺階的一個關鍵點。”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經緯表示。

  從2013年10月22日首次雙週協商座談會亮相,到目前已經舉辦了46次,主題內容涵蓋了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既有宏觀經濟形勢、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等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問題,也有諸如建築産業化、加強汽車尾氣治理、核電和清潔能源發展等某一産業和領域的問題。與會人員除了主題相關界別委員,還邀請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直接聽取意見,以推動建言獻策的成果轉化。雙週協商座談會制度的確立,搭建起良好的協商平臺,更好地發揮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作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緊抓“小切口”關鍵主題

  雙週協商座談會是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出現的“雙週座談會”的繼承和創新。雙週座談會始於1950年,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合發起,由參加政協全國委員會的中國共産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所派的代表及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為主體參會。到1966年7月,全國政協共舉行了114次座談會。

  2013年9月18日,全國政協第六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了雙週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試行)。這一協商形式,經過繼承和創新,再次成為新形勢下人民政協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係、凝心聚力的有效協商平臺。

  “第一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召開後,立即引起社會上上下下的強烈反響。”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劉佳義表示,“座談會在選題時注意選擇現實生活中存在而又解決得不是很好的、切口比較小的問題來協商。因為一次雙週會只開3個小時,那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問題我們不討論”。

  2014年11月13日,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圍繞“建築工人工傷維權”這一議題展開討論。“這件事,你説大吧,它在整個社保體系中佔的比例不大,而且我們不是籠統談農民工問題,籠統地講幾天也講不完。”劉佳義表示,選這樣一個小切口,大家圍繞它集中深入調研,容易談得比較深入,也容易出成果。人保部、住建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還在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解決建築業工傷保險問題的文件草稿,拿到雙週協商座談會上進行了詳盡週全的討論,形成供國務院決策的方案。

  開好座談會,選題是基礎,選人更是關鍵。政協人才薈萃,如何從眾多政協委員中尋找合適人選,也是門大學問。一些議題涉及面廣,只有把各方專業力量都吸納進來,才能讓座談會上的發言有務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每次雙週協商座談會前,相關專委會的工作人員都在擬定名單時費盡心思。20人左右的名單不僅涵蓋了全國政協相關委員會委員,部分提交過相關提案或在大會發言的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也參與其中。在人員選擇上,不僅統籌考慮其專業性和代表性,還注重突出統戰色彩和界別特色,讓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更多參政議政機會。

  詳盡調研傾聽“一線聲音”

  在雙週協商座談會的議題中,許多都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要想在座談會上有針對性地建言獻策,不使座談流於形式,前期深入調研必不可少。

  2014年的最後一場雙週協商座談會,主題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增強政府公信力”。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議題,也是人民群眾熱議的重要話題。為了更好地了解真實情況,從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專題組先後赴山東、江蘇、天津、吉林等地開展調研。如此短時間內進行4次調研,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尚屬首次。“專題組成員沒有因為長途跋涉而感到‘吃不消’,相反,會議室、汽車裏、餐桌上、路途中,委員們討論不停,思索不止。”全程參與調研的全國政協經濟委辦公室副主任彭麗文説。

  在調研中,專題組發現,許多地方的改革成績突出、數字閃亮,但基層代表卻反映沒有明顯感覺到審批下放帶來的實惠。專題組認為,要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必須全面傾聽各方意見,來自各行各業的一線工作者更有發言權。

  於是,在調研最後一站的吉林省長春市,專題組組織了一場沒有邀請地方政府官員的會議。參會者是來自長春汽車、醫療、房地産等領域的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家代表和專家學者,會議一開始就直奔主題——有些地方審批事項存在明減暗增、權責不匹配、地方承接不住的問題;與行政審批相伴而生的第三方仲介評估事項近年不斷增設,這種許可權沒有下放到位反而增加企業的成本和負擔;一些地方政府為完成任務而改革,存在消極怠工情緒,有些政府機構人員的工作還停留在老一套……

  “這次調研很受益,政協委員的專業背景不同,大家從不同角度剖析問題,對關鍵性問題討論得很深很透。傾聽基層代表的聲音,更能了解實際問題,搜尋出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全程參與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市委副主委丁時勇深有感觸地説。

  如今,深入紮實的調研已經成為開好雙週協商座談會的重要一環。為了摸清真實情況,許多專題組都一竿子插到底,將90%的精力放在基層,許多專題協商都是在長時間的廣泛調研基礎上展開的。

  建言獻策“只服從真理”

  政協在民主協商中,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平等協商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就要鼓勵講真話、講諍言,及時反映真實情況,勇於提出建議和批評。

  因此,雙週協商座談會從不回避社會上有爭議的話題。“從核電和清潔能源發展到發展特高壓輸電;從轉基因農産品的機遇與風險到規範城管執法行為,大家暢所欲言,反覆協商,尋求共識。”劉佳義説。

  “發展特高壓輸電,優化電力佈局”為主題的那次座談會,既邀請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南方電網總經理鐘俊,也邀請了曾德文、蒙定中、王仲鴻、丁道齊等對特高壓持保留態度的業界專家。兩方在會上各抒己見,對特高壓輸電建設的經濟技術問題提出了不同見解。最後,會議建議國家能源局會後就交流特高壓安全性問題組織集體研究、科學論證。

  會前大量深入調研,會中大家暢所欲言,形成的成果會後還要書面報送黨中央、國務院,供決策參考。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這一民主形式,程式合理、環節完整、靈活有效,必將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